地處天安門旁的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正在進行地下空間整治清理。目前已完成包括未英社區、和平門社區在內的15000多平方米地下空間的騰退工作。徹底解決了地區消防隱患的同時,還將把這些空間打造成為便民公益空間。
安全隱患重:
最小出租房僅兩平方米
和平門地區由于交通便利,商業配套設施齊全,成為地區熱門的出租房源集中之地。就拿英嘉公寓來說,從2007年底開始,物業管理方將普通地下室對外整體出租,承租人又再次轉租,將2600平方米的地下室拆改后隔出房間133間,其中最大面積為4平方米,最小僅2平方米。
“除了出口不具備消防要求、通道過于狹窄、隔斷材料不阻燃外,很多租戶還私拉電線、使用大功率設備,若遇大雨會特別危險。”街道安全辦負責人站在正在清退的一處地下空間對筆者說。
說起和平門地區的地下空間,居民們可謂怨聲載道。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被隔出幾百間小屋,租賃給外來務工人員住宿使用,群租擾民、亂拉電線等現象屢禁不止。“租房的大多是在附近打工的年輕人,天天早出晚歸、吵吵鬧鬧。”居民孫大媽在和平門小區里住了8年,她告訴筆者,很多居民為此還搬了家。
清退工作繁:
所有租戶逐一談話
長期以來形成的地下空間的問題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居民們盼望著改變現狀。在近年來街道開展的“訪民情、聽民意、解民難”活動中,居民們多次反映這一問題。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街道將地下空間的整治列入今年的重點工作。
今年3月,街道專門制定了地下空間清退整治專項部署預案。整治期間,街道組織物業公司、租賃方召開20余次協調會,深入宣講政策。同時,工作人員調整作息時間,早7點就上班,晚9點還在挨家挨戶敲門與租戶逐一耐心談話,勸其及時撤離。工作人員耐心勸導,幫助租戶解決面臨的困難,解除其后顧之憂,越來越多的租戶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所感動。
目前,西長安街街道已完成了包括未英社區、和平門社區在內的15000多平方米地下空間的騰退工作,徹底解決了地區重點消防隱患。西長安街街道工委書記田巨德表示,這次清退整治的工作源于居民的意見建議,清退后怎么使用這些空間也是群眾說了算,這樣老百姓才會有更多的獲得感。
今后怎利用:
聽取民意回歸公益
在清退的同時,街道綜治辦聯合相應社區黨委牽頭,通過黨員會、議事會、調查問卷等形式,就如何使用清退后的這些地下空間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建議。
平時出入小區經常會看到無主自行車“橫空擋道”,不僅影響環境和居民的正常出行,甚至帶來諸如消防問題等安全隱患。于是,街道就根據居民的建議把其中一部分地下空間用作停車場,還專門設置了“有獎置換”,引導居民將廢舊自行車換成慈善超市購物券,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還讓社區環境更加干凈整潔。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前期收集的意見建議,街道正在謀劃一項“紅墻氧吧”建設工程,就是將清退出的這些地下空間結合地區的特點和居民的實際需求打造成一個個別具特色的活動空間,滿足居民們不同的需求。比如有居民反映讀書看報、鍛煉身體沒有場所,街道便計劃打造一個黨員活動空間;考慮到老街坊們住了幾十年,家里堆放了許多雜物,那就打造一個倉儲空間;考慮到西長安街街道毗鄰中南海的特殊位置賦予了它更多的政治責任,于是安全教育基地的打造也在計劃之中。這些不同功能的空間將被分別命名為便民氧吧、文化氧吧、教育氧吧、生活氧吧等, “十一”前后,它們中的大部分將投入使用。(通訊員 曹蕾 費秋林)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