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萬到300萬再到500萬……2016年,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房地產最為火熱的一線城市里,購房者的心理價位不斷以百萬級的漲幅刷新,如今所謂的“千萬豪宅”可能也不過是重點小學旁的一套老舊房產。在這一年的“樓瘋”中,“買房如買菜”不再是笑談,而是不少購房者的人生共鳴。
打拼在深圳 買房是個“小目標”
鱗次櫛比的高樓、行色匆匆的上班族、高速運轉的城市……深圳,這座“創新之城”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全國各地無數為追逐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而這一年深圳房價的快速上漲,讓很多人的人生“小目標”成了“在深圳買套房”。
怕高位接盤 也怕越來越買不起
今年30歲的陸瑤在2016年加入了深圳買房大軍。其實他家在內蒙古赤峰市有兩套房,但大學畢業后他并不打算回赤峰。輾轉成都、廣州后,陸瑤于2015年入職深圳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并決定留在深圳。做了這個決定后,買房成了他心頭的一件大事。
2015年,正是深圳房價本輪快速上漲的起點。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圳規土委”)數據顯示,2014年11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653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9.54%。而此前的一年多里,深圳新房成交均價一直穩定在22000元/平方米左右。隨后深圳新房每平方米成交均價于2015年6月突破3萬元,2015年11月邁上4萬元。
高速上漲的房價,讓陸瑤這個深圳新人感到恐慌與不解。“我感覺在深圳年收入100萬元與在廣州年收入60萬元、在成都年收入30萬元的生活水平差不多。我想不通,深圳人的競爭力到底有沒有這么強,可以支撐得起這么高的房價。我很怕高位接盤,但也怕越來越買不起。”
陸瑤公司所在的南山區是深圳房價最高的區域,為了便利上班,他把買房的目標定在了南山。2016年3月,拿到深圳戶口的陸瑤終于擁有了買房資格,然而彼時400萬元的預算在南山只能買一個70平方米以內的兩居室。“我的收入水平在深圳也不低了,而且父母還能提供一些支持,即便這樣,我依然覺得買房很難、壓力很大。”
對于樓盤銷售人員來說,深圳樓市的火爆卻是他們的“好日子”。從事地產銷售已5年的“90后”陳瑩用“痛并快樂著”來描述這段時光。她說:“天天忙于接待客戶和做成交(材料)的細節工作。雖然體力上很辛苦,但心里不覺得辛苦。因為只要房子賣出去了,公司是不會少我的傭金的。”
同樣從事地產銷售的董興,2015年10月被公司調到南山負責前海片區一個樓盤的銷售。來到前海后,他的身份不僅是賣方代表,同時還是一名購房者。為了便于上班,并且看好前海片區未來的長遠發展,他以8.2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在前海路上入手了一套小戶型住宅。
這已經是董興第五次買房了。此前他先后在羅湖、福田、龍華買過房子,如今他手上持有兩套房子,一套在南山前海,一套在龍華。
對于陳瑩來說,董興的經歷是她所羨慕的。“我們這個工作,在如今這個房價下,靠工資根本賺不出買房的錢。這個行業里有錢的,都是之前買過房,一套套換出來的。”陳瑩說,“這一兩年,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心里其實很痛苦。前幾年,湊點錢還是買得起房子。2011年剛入行時,我在龍崗布吉賣房,首付只要30萬到50萬元,當時單價一萬多,現在已經四五萬了。”
董興也說:“目前的工資收入其實只夠在深圳支付日常生活開銷,積蓄還是靠自己炒房積攢下來的。”他慶幸當初自己有勇氣邁出買房那一步。
杜妍2014年11月和男友一起以3.1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在龍崗星河WORLD銀湖谷買了套89平方米的四居室。當時首付100萬元,一半來自兩人工作以來的存款,一半是向親戚朋友借的,月供還要9150元。那時兩人覺得壓力很大,不僅要還月供,還得還欠親戚朋友的錢。而如今,這套房子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平方米約7萬元。同時,兩人的稅前年收入也已漲到了約70萬元,手頭上終于有點寬松感了。
但錯過買房機會的人并不少。陳瑩在售樓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后悔當初沒買房的客人。“我接待過一個客戶,2008年來深圳,當時每月有兩萬塊的收入,算是很高了。他看過一個樓盤,單價10400元/平方米,但沒買,現在已經七八萬了,想買都買不起了。”
世聯行2016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深圳首套房購房門檻已提升至290萬元,追平香港,超越北京、上海。這意味著,年輕人在深圳要想有一個自己的家,首付款需近100萬元,月供過萬元。而2012年至2014年,深圳首套房購房門檻分別是151萬元、165萬元、209萬元。
調控不斷加碼 但跌10%就有人接手
雖然買房對陳瑩來說越發遙遠,但樓市好的時候,常常開單還是讓她覺得很興奮,感覺未來有希望。然而,今年3月25日,深圳發布樓市新政,非戶籍居民購房在深社保繳納年限由一年升至三年。收緊調控后,那種常常開單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3·25’后,樓市冷下來了,客戶心理發生了一些變化,客戶量明顯減少,銷售進入了瓶頸期。公司回籠不了資金,就要求我們加班,每天要打幾百個電話,經常晚上九十點才能下班,還說賣不出去就罰款。挺煎熬的一段時期,對一線銷售人員簡直是身心上的折磨。”陳瑩說,“痛被拉長了,快樂也沒有了。”
那時在看房的陸瑤,眼見政府出手調控樓市,感覺房價會有所松動,所以沒急著出手,密切地觀察著房價的變化。然而,雖然成交量下來了,但房價并沒有隨之下降。
深圳規土委數據顯示,2016年5月深圳新房每平方米成交均價攀上5萬元,緊接著6月又突破了6萬元大關。
新房價格再創新高,使得購房者又不淡定了,成交有所回暖。但10月4日,深圳再次收緊調控,非深戶籍居民購房社保繳納年限由三年升至五年,且將在深無房但有貸款記錄者的首付比例提至五成。
在董興看來,10月新政比3月政策的影響更加立竿見影,“銀行在房地產產業鏈條中扮演杠桿作用,收緊銀根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遠大于壓縮需求。”
事實上,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到10月新政的威力,一直居高不下的深圳房價終于開始松動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5%。深圳規土委數據顯示,11月深圳新房成交量環比下降超三成,新房成交均價為54986元/平方米,環比下降1.12%。當月,二手住宅成交量也環比下滑一成。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11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為5467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3.7%。
董興告訴記者,他在前海路上買的那套房子,房價已從當時的8.2萬元/平方米降到了如今的7.2萬元/平方米。“前海路上的二手樓基本都降了,現在這邊的均價是7.7萬元/平方米,以前是8.5萬元/平方米。”從事地產銷售多年的他,也沒預料到房價會突然下跌這么多。
一直在南山看二手房的陸瑤直言自己運氣好,慶幸沒有在10月新政前出手。實際上,陸瑤的母親今年“十一”期間專門飛來深圳,希望趕緊幫兒子把買房的事解決了,好了了一樁心事。“但飛機剛落地,新政就出來了。我們感覺房價要松動,就沒出手。”陸瑤說,“現在房價在跌,幸好我當時沒買,不然好幾十萬沒了。”
陸瑤在看的南山幾個樓盤的二手房,“10·4”新政后普遍跌了8%至10%,“跟去年12月份的價格差不多了,但也有樓盤沒跌的。”他看中英達裕龍園一套72平方米的兩居室,之前業主叫價480萬元,新政后降到了420萬元。陸瑤的心理價位是400萬元,他想等到業主降到這個價位就成交,但業主以420萬元的價格把房子賣給了其他買家。“我現在只能再看小區里其他同戶型的房子。感覺房價也跌不了多少,跌個10%左右就立刻有人接手了。”
回到均價2萬多元時代? 顯然已毫無指望
與其他一線城市相比,深圳確實存在人口密度高、住房自有率低、適齡購房人群占比高等推動房價上漲的長期因素。但在董興看來,這一輪房價在短期內快速上漲,實際上是源自購房者的跟風心理,“大家都不買的時候,房價上不去,但只要房價稍微上去一點點,買的人就多起來了,然后進一步帶動價格上漲。”
一直以來,樓市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投機需求,但在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不少資金還是流進了樓市。
10月調控新政出臺前,在董興負責的一個南山的住宅項目,有一個物流公司老板用公司多名員工的購房名額一口氣買了十幾套房子。“10·4”新政后,陳瑩所在的一個南山的商務公寓項目,也有一個企業老板一次性全額付款約4000萬元買下了6套房子。
董興和陳瑩告訴記者,南山項目吸引的都是有實力的買家,首次置業的剛需客戶一般都去龍崗、坪山等價格略低一些的區域。
陳瑩說,現在能在南山買房的要么是企業主,要么是改善型換房客戶,“以前便宜的時候買過房子,現在賣了,手上有幾百萬現金,但也不敢亂花,肯定還是拿來買房。”“沒買過房的年輕人,如果是工薪階層,靠父母一次性拿出很多錢,也只能在(原)關外買套小兩房。”
然而,即便是龍崗和坪山,每平方米均價也要三四萬元。董興說,現在深圳沒有所謂的房價低洼區,“前海、后海等區域貴還可以,但應該在龍崗、坪山等地方給剛需留點空間。”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洪海靈表示,近年來深圳居住成本不斷增加,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對高房價,深圳各企事業單位引進和留住人才的困難和壓力與日俱增。
深圳規土委房地產業處處長苗晶也認為,深圳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利于人才集聚,會影響深圳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對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一些企業家對房價過快上漲表現出擔憂情緒。一位深圳科技企業董事長說:“從企業能承擔的成本角度考慮,我們給員工漲工資能漲15%,但房價一年里漲了太多,這會讓員工很難在深圳立足,導致我們招攬人才變得越來越困難,沒了人才,企業以后就沒有發展的后勁。”
深圳2016年9月正式發布了《關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提出“十三五”期間,深圳將新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將不少于30萬套。深圳市政府希望通過對商品房市場進行調控和整頓,以及打造人才住房與保障性住房雙軌并行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形成“兩條腿”走路的方式,進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
如今,強力調控下,深圳樓市已經走緩,量價齊跌。但顯然,回到過去2萬多元均價的時代已毫無指望。
陸瑤希望能在年內把買房的事辦完。雖然首付百余萬元后,月供還需要1.5萬元,但他說,“就當強制儲蓄吧,不然也就花掉了。”
雖然杜妍和男友已經有了一套房子,并且收入還算可觀,但他們仍不敢亂花錢。為了將來能把在農村的雙方父母接到深圳,原本計劃結婚買鉆戒、買車的開支,杜妍決定都省下來,用來在龍崗買第二套房。
(應被采訪者要求,文中陸瑤、陳瑩、董興、杜妍均為化名) □記者 趙瑞希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