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紙尿褲翻新產業鏈,一次性內褲徒手制作不滅菌,維修“刺客”啄木鳥、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AI機器人騷擾電話……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九大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業亂象,令人觸目驚心。
多地連夜查處
記者3月16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針對“3·15”晚會曝光問題,市場監管總局連夜部署各地開展執法行動,現已初步核查處置。
山東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屬地衛健、工信、公安等部門趕赴現場,查封涉事企業,控制企業負責人,正在開展調查詢問、取證固證等工作。
河南市場監管部門與衛健、公安等部門組成多個執法組,對不滅菌一次性內褲生產企業聯合開展現場處置,當晚查獲3家涉事企業一次性無菌內褲30余萬條、半成品100余萬條。同時,連夜下發通知,組織全省開展全面排查,嚴防不合格一次性內褲產品流入市場。
重慶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出動80余名執法人員,對業務推廣、維修記錄等數據開展電子取證,現場扣押了無3C強制認證產品。
江蘇、廣東市場監管部門連夜對冷凍蝦仁磷酸鹽超標涉事企業進行現場檢查,核查固定涉嫌違法生產經營活動證據。
浙江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趕赴涉事企業開展電子取證、詢問調查工作,已詢問當事人6人,制作筆錄8份,提取電子數據1.7GB。
廣西、貴州市場監管部門會同公安、工信等部門,現場查封電線電纜11種、407卷,扣押了票據臺賬等資料,組織專業機構開展抽樣檢驗。
據了解,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會同衛健、工信、公安等部門對上述涉案企業開展全面核查,強化行刑銜接與聯合懲戒,嚴厲打擊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同時,針對反映出的行業性、系統性問題,舉一反三,及時組織開展專項治理,筑牢消費安全防線。
針對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通信行業電話營銷花樣百出,誘導升級、隱性扣費等問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3月16日均對報道作出回應,三家表示高度重視,將開展全面自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堅決迅速整治,舉一反三,認真做好改進工作。
消費者寄望加大監管力度
據央視“3·15”晚會曝光,國內最大家電維修平臺啄木鳥家庭維修存在系統性欺詐消費者行為。該平臺宣稱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擁有10萬名維修師傅,但其在某投訴平臺的投訴量已超6000條。記者臥底調查發現,平臺通過制度設計迫使維修人員實施過度收費。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亂象暴露了家庭維修行業的深層矛盾。首先是標準化缺失與監管滯后:家電維修因技術復雜、配件差異大,缺乏統一服務標準,為平臺和師傅提供了操作空間。此外,頭部平臺通過流量壟斷掌握定價權,高抽成模式擠壓師傅利潤,形成“平臺吸血—師傅欺詐—消費者受害”的惡性循環。
陳禮騰表示,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持續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同時,平臺也應加強自身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消費者則需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
實際上,消費者對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的訴求正與日俱增。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共筑滿意消費” 2025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認為當前消費環境最需優化的方向中,“強化消費執法和監管力度”(28.8%)與“增強商家責任意識”(28.7%)占比最高,凸顯對商家行為規范與市場秩序維護的強烈需求。與2024年相比,消費者從加強消費環境法治建設轉變為加大消費執法和監管力度,說明消費維權從“制度建構”向“效能提升”的階段演進,意味著消費者權益保護進入“重執行、強落地”的攻堅期。
中消協表示,應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構建更加安全、公平的市場秩序。首先應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積極高效回應社會關切,把消費者關心關注的迫切“念頭”“盼頭”變成可操作、可推廣的政策舉措著力點和切入點,提升公眾在日常生活和消費時的安全感。
其次,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倡導企業依法有序誠信經營,進一步完善消費后評價機制和社會信用評價體系,依法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參與評價、監督的權利,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消費風險。
中消協還建議,通過技術創新消除各類消費隱患盲區,加大執法力度和提高監管效率,為優化消費環境提供切實保障和持續動能,建立“供給—需求—監管”三位一體的良好生態,增進各方理解和互信,特別是增強消費者對市場、對經營者的信任感。
(閻 密)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