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士從健康和健身的角度獻計獻策
被劃重點的腰圍,究竟應該怎么瘦
近日,“體重管理”的話題隨著兩會上被點名而頻上熱搜,杭州多家社區衛生院的減重門診也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爆火程度再創新高,一號難求。
在以往,一個人胖不胖的標準可能是體重、也可能是體質指數(BMI),但在兩會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7分鐘的體重管理干貨里,“腰圍”也成了身體健康與否的判斷標準之一。四肢纖細但大腹便便、或者體重過關但膀大腰圓,同樣說明你“超重”了。
腰圍過大意味著什么?在飲食和運動方面,我們又有哪些瘦腰小妙招?本報記者聯系了朝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醫師邱曉昀和浙江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培訓師許鑫華,從健康和健身的角度來看看腰圍的重要性。
從看體重、BMI指數到腰臀比
腰圍也是判斷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
不同于常規體檢時要稱體重,在朝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減重門診里,有一臺健身房里也有的儀器:人體成分分析儀。通過生物電阻抗等技術,它可以對人體進行節段分析。除了體重這一單一數值外,還會有體脂率、腰臀比等其他數值,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你的身體數據。
“很多人把體質指數(BMI)作為自己胖瘦的標準,實際上,腰圍也是判定標準之一,它有助于中心性肥胖的診斷。”邱曉昀告訴記者。體質指數(BMI),也就是體重(kg)/身高(m)2的值,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之一。BMI在24至28之間被定義為超重,達到或超過28就是肥胖,我國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圍在18.5至24之間。
而從腰圍角度來說,男性腰圍在85cm內為正常,≥90cm為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女性腰圍則在80cm內為正常,≥85cm為腹型肥胖。
實際上在減重門診,除了腰圍的單一數值,還得考慮腰臀比(即腰圍/臀圍)。醫學上要求男性<0.9 ,女性< 0.8。
“一般來說,腰圍或腰臀比越大,說明存在腹部脂肪越多,是較為危險的信號。這會導致高血壓、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增加。”邱曉昀表示,當然,這同時需要結合BMI、內臟脂肪等級(或內脂面積)等綜合評估。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張文宏曾笑指一位記者說:“像你這樣的大肚子,是我們的主要目標。”邱醫生表示,腰圍或者腰臀比超標,正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如:缺乏運動、喜歡高熱量飲食、暴飲暴食、吸煙、嗜酒、熬夜等,“所以這一情況較為普遍,年輕白領或者中老年群體都會出現。”
怎么把腰圍瘦下來?
醫生跟健身教練來支招
不同于身體其他部分,圓滾滾的肚皮往往在悄無聲息的日常生活中就被越“養”越大,但要想減肚子,卻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持續努力的過程。
“一般我們會建議采取控制飲食、堅持運動的辦法,每周至少保持在150分鐘的運動量,或者每天30~50分鐘,一周3~5次。”邱醫生表示。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也有各種節食瘦腰或者斷碳瘦腰的辦法,但這都是瘦肚子的“誤區”:“減少攝入量,在短期內是會減輕體重。這是由于水分、肌肉流失而致體重下降,可能腰圍也會略小一些。”她表示,但是節食會引起基礎代謝率的下降,而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后就會導致體重和腰圍迅速反彈。同時,少吃甚至不吃有可能造成營養素的攝入不足而影響健康。
邱醫生表示,有些梨形身材的女生希望只瘦肚子,但真正做到只瘦局部是很難的,“我們關注的是內脂面積、體脂率,只有這些指標下降了,才說明身體在消耗脂肪。”只有身體的脂肪總量在減少,才說明身體內部的脂肪也減少了,這樣導致的腰圍變小,才是健康的減脂“瘦腰術”。
管住嘴,邁開腿。實際上,如果既想減重又想讓身體更緊致,還是需要飲食和運動的雙重作用。而在健身房里,腰腹問題也是運動愛好者較難攻克的區域。
資深健身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許鑫華告訴記者,為什么大眾對于有自然擁有馬甲線、人魚線的人發出贊嘆,正是因為相比身體其他部分,腰腹的線條是比較難出來的。它難練的點在于首先要有偏低的體脂率。其次,現代人的久坐、胸式呼吸偏多,導致腹部脂肪堆積,再者女性可能會因為孕期體重增加導致腹直肌遭到破壞,腹部力量尤其下腹力量偏弱。
因此,許教練也推薦了訓練動作:“像平板支撐,針對的是我們核心肌群,仰臥卷腹則以上腹部為主,仰臥舉腿則以下腹部為主,側支撐則可以讓我們的側腰更緊致。初學者可以以12個為一組,三四組起做。”
(李文瑤)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