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養老機構眼下是全社會的稀缺資源。日前,岳陽醫院、上海地產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申養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嘗試走出一條“國企混改”的新路。
普陀區鎮坪路上,原本的一幢商務辦公樓已被改造成擁有近300張床位的全新養老機構“望年薈”,即將迎來首批入住老人。記者實地看到,這里1到4層是三甲醫院岳陽醫院的特診部,不但服務養老院,還同時對社會開放。5-21樓為“望年薈”,照護機構的老人看專家只需乘電梯下樓即可;門診部內的體檢中心隨時保駕護航,排除長者健康隱患;養老照護機構內更將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旗下三甲醫院合作搭建遠程醫療服務,依托智能設備升級健康服務。在日前舉行的“醫養創新體驗周”上,現場前來咨詢和登記的家庭幾乎爆棚。
位于市區內環內的物業、優質的醫療資源、成熟的運營和管理,這三大資源是如何配置到一起的?據悉,運營該養老機構“望年薈”的為一家名為上海申養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2015年由上海大型國企地產集團與城市配套服務商萬科,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成立的混合制企業。上海地產和萬科分別出資并占股,上海中醫藥大學以醫療技術、醫療資源入股,剩余股份用以激勵經營團隊,整個運作完全市場化。
據上海地產副總裁、申養公司董事長管韜萍介紹,上海地產和萬科都是國內著名的開發企業,在開發設計上能力極強,引入了“去養老化”的全新理念,將未來養老機構打造成老人公共社區,不追求床位數,而是追求老人的新生活方式。目前的“望年薈”原本可以建設400張養老床位,現在只有290床,將一層樓打造成了志愿者公寓,以低于市場價的租金吸引志愿參與養老事業的年輕人,還倡導用養老服務抵扣部分租金。
她還表示,引入岳陽醫院、將專業公立醫院嵌入養老機構,對內成為養老機構的醫護保障,對外輻射整個地區,完全向社會開放。這種做法補了國內“醫養結合”嘗試的最大短板。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萬科上海區域首席執行官張海表示,養老領域是萬科“城市配套服務商”新定位的重要板塊。“許多養老服務的精細化管理,是萬科長期探索的成果,核心是提升群眾的養老獲得感,”張海說,目前國內養老領域,最大的“痛點”是服務水平不穩定,背后核心是員工流失率高,針對這點,申養不但要提升形象、做出品牌,更將全面探索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發展規劃,并且已經與長三角的護理學院建立了聯盟,進行長期的人才引入和培訓,建立新的服務質量標準體系,提升服務能級。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