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陽的公交站牌火了。但并不是因為顏值高,而是……真的高!

△“中醫院”站站牌太高,令人難以看清
據報道,簡陽市區的這種站牌較為簡易,由一根鐵欄桿頂著站牌。兩種公交站牌一種高約2.6米,另一種則高可達3.48米,這種公交站牌引得網友紛紛“吐槽”。
站牌過高難看清 很多人只能問路
“沱一橋西”站有5趟公交停靠,站牌高度約3.3米;有9趟公交車停靠的“南門口站”,高度竟達到3.48米。

△卷尺測量顯示“中醫院”站牌高度超過了3.4米
“中醫院”站一位負責交通引導的志愿者表示,每天都有人因為看不清站牌上的字而向他問路。“問路的多是老年人……多的時候一天有十多個。”
一位老人表示:“那個站牌是豎給姚明看的”,然而,姚明表示……

運管所:站牌過高為防撞頭
簡陽市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客運科的一位負責人介紹道,站牌之所以保持一定高度,是為了防止行人撞到頭。他表示,公司確實也收到過不少市民反映站牌高、看不清字的情況。2015年年底,公司曾計劃更換站牌,但由于行政區劃調整,站牌更換的計劃就暫時擱置了。
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后,他們便著手準備站牌的改造工作。簡陽市公路運輸管理所的一位負責人也證實了該說法。“公交站牌被納入了市政設施建設。”他表示,去年12月,他們已經把簡陽市公交站的規劃交給成都市交委,今年3月公交站牌改造的計劃也已向政府做請示。“只等批準就可以實施。”
央視評論
如何解決“奇葩站牌”?讓管理者出來走兩步
這些年來,有悖生活常識、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的設施并不少見:有的公交站臺和公交車停靠點之間設計了護欄,要上車先得學學劉翔跨欄的功夫;有的地方,公交站等車的座椅設計成坡型,只能勉強靠著;還有不少地方,地鐵換公交需要長途跋涉,說好的短途接駁、無縫換乘、“便民工程”,成了徒步鍛煉的好去處。凡此種種,都是前期設計“不走心”惹的禍。

△成都減肥椅

△ 障礙重重的盲道
為何管理者看不見?
簡陽高高矗立的公交站牌,無需人們提醒,只需到現場看一看就會明白有多不方便。即便沒有市民的反映、投訴,相關管理者難道就看不見?并非看不見,而是管事的覺得乘客太矯情、事兒太多,是簡陽公交部門群眾路線走得還不夠的結果。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一個群眾反映如此強烈的問題,“去年12月規劃交給成都市交委”,今年3月“已向市政府作請示”,目前還在“等批準就可以實施”的狀態。
設計為何“不走心”?
站牌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瞻仰的。公交是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的,不是用來給群眾添堵的。這樣的“缺德”設計,與常識相距甚遠,與群眾的安危冷暖有著太遠的隔閡。當然,奇葩設計之所以長期存在、屢見不鮮,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許多工程未能實現開門規劃、科學施工,辦公室里弄弄圖紙,設計院里擺擺沙盤,卻不肯到現場看一看、聽一聽群眾的意見,給奇葩設計埋下了伏筆。
第二,一些工程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常常走過場。但凡有一個環節能夠認真把關,一些低級錯誤就完全可以避免。
第三,對于“奇葩設計”之類“非原則性”的問題,往往對責任缺乏追究和問責。是誰犯下的錯誤,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都是一筆糊涂賬。長此以往,“鬧著玩兒”的心態就漸漸養成,誰也不會拿規劃和涉及錯誤當回事兒,當然也就不會“走心”。
請管理者出來走兩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動作風建設,努力糾正工作中的“四風”,讓黨員隊伍和政府部門的面貌煥然一新。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盡管一些部門把“為人民服務”掛在嘴上,把“群眾利益無小事”寫入各種文件當中,但行動上卻總是乏力,對于群眾的呼聲也總是在反應上慢半拍。
奇葩設計,并非始于今天,管理者“不走心”的問題也不會到此終結。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讓管理者出來走兩步,自己看看站牌,體驗和感受一番。更需相關部門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擺正群眾在心中的位置,只有這樣,奇葩站牌才會消失,管理者在規劃時才會“走心”。(王健)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