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鄉村演出的新疆曲子 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藝苑新事】
臺上的演員說著新疆方言,唱著大家熟悉的曲調,臺下的觀眾或聚精會神,或閉目欣賞,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笑聲。
日前,新疆呼圖壁縣舉辦的第五屆新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觀看。從組委會統計的數據看,呼圖壁縣今年的各場演出,特別是各縣一級新疆曲子樂班的演出,都出現了觀眾如潮、一票難求的現象。
新疆曲子,這個原本僅在屋檐下、田間地頭演出的新疆獨有戲劇種類,今天不僅走上了大舞臺,更令人興奮的是,7月19日,新疆曲子劇團帶著他們原創的劇目《哈哈泉的戶兒家》來到了北京,第一次將新疆曲子劇呈現在北京觀眾的面前。
新疆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徐玉梅感慨地說,新疆曲子能有今天,離不開呼圖壁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連續5年舉辦曲子文化節,讓這個小戲劇走向了全國。
新疆特色的漢語劇種
新疆曲子,民間亦稱“小曲子”,它是由陜西“曲子”、蘭州“鼓子”、青海“平弦”等多種曲藝形式,以及西北地區的民歌俗曲,融合新疆多民族的音樂藝術,在新疆漢族、回族、錫伯族等各族群眾共創共演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一個具有濃郁新疆地方特色的漢語戲曲劇種。
1959年,新疆曲子劇團在新疆曲子流行最廣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從1960年到現在,劇團先后挖掘整理50多個傳統劇目、47個唱腔曲調和10余個曲牌。2006年6月,新疆曲子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呼圖壁縣成為新疆曲子繁榮發展的重要傳承地。
2011年,呼圖壁縣本著繁榮發展新疆曲子的初衷,開始打造“百年鄉村小曲子,傳承之地呼圖壁”的文化品牌,使這一小戲劇種類迅速在新疆發展,在西北五省新疆曲子愛好者中影響日益擴大。
今年,就有甘肅敦煌曲子樂班、甘肅華亭曲子樂班和陜西等西北五省的新疆曲子樂班前來參加演出與觀摩,且帶來演出的新疆曲子多為新近創作的現代戲,讓觀眾大呼過癮。
走入百姓生活的新疆曲子
“新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連續舉辦5屆,培養了新疆曲子戲迷隊伍。新疆曲子演員隊伍越來越年輕化,今年還出現了十三四歲的演員。新創劇目越來越多,演員中不僅有漢族,還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演員。”徐玉梅說這番話時,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這位專門研究新疆曲子的研究員,目睹了5屆曲子文化節的發展歷程。
呼圖壁縣今年推出的新疆曲子現代戲《致富帶頭人——巴哈提汗》主演彭新建,是二十里店鎮林場村的農民,他的表演水平隨著文化節的舉辦日益提升,成為新疆曲子的著名演員。56歲的彭新建笑著說:“開始家里人不同意我演新疆曲子,說還不如多干些農活。現在看到我成‘角’了,演出多了,也很高興。”
呼圖壁縣文化館館長程勇表示,為了更好地發展新疆曲子,在山西援疆指揮部的幫助下,山西省戲劇學校專門開辦了新疆曲子培訓班,就是為了提高新疆曲子的藝術水平,讓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新疆曲子傳承發展創新中來,讓新疆曲子這一戲劇種類更好地走入百姓生活。
百姓喜愛就是努力的方向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校長王燕說起新疆曲子的傳承,自豪地說:“我們從去年就在全縣推廣了新疆曲子校本課程,一些新創作的現代戲,講的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現在許多學生已經喜歡上了新疆曲子,經常會加入到一些演出中。”
程勇介紹,新疆曲子本身就是融合了各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戲劇種類,所以在創新上吸收了許多新的元素。比如《致富帶頭人——巴合提汗》中,在樂器方面加入了哈薩克族的冬不拉、維吾爾族的熱瓦甫等。5屆藝術節里呼圖壁縣推出了10部原創現代戲,演的都是本縣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觀眾看了很親切。而呼圖壁縣曲子劇團每年演出都在幾十場,每天縣文化廣場上自樂班的演出就更多了。
16歲的李學智是新疆曲子的戲迷,從小受爺爺的影響漸漸喜歡上了新疆曲子:“新疆曲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唱腔很精彩。老一輩留下來的好東西,我們要傳承它,創新它。”
呼圖壁縣委書記孟凡剛表示,作為新疆曲子的重要傳承地,呼圖壁縣以保護、傳承、創新、發展作為新疆曲子發展的主題,開展了新疆曲子藝術展、曲子學術研究培訓等多項活動。孟凡剛說:“百姓喜愛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本報記者 王瑟)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