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中考成績公布、考生們忙著填報志愿之時,一直負責組織調度“送考愛心車隊”的安徽阜陽交通廣播總監滑冬玲,也在做著總結。對于今年車隊的情況,滑冬玲的最大感慨就是參與者眾多,顯示出強烈的“好人效應”——原來,今年的愛心車隊用全國新聞宣傳戰線唯一榮獲“時代楷模”稱號的阜陽廣播電視臺記者高思杰命名,旗幟一樹,應者云集。
“典型引領,向上向善,是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的重要路徑。”阜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明瑩介紹,通過建立發現、傳播、善待好人善行的完善體系,全市已經形成“善行不會埋沒、義舉廣為傳頌、好人必有好報”的良好局面,并由此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學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滿滿正能量。
環衛工人張素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下子成了媒體報道對象——今年5月4日上午,正在上班的她看到一位老人踉踉蹌蹌,還沒來得及反應,就看到兩位行人搶在前面,拽住了老人衣服,避免了老人直接倒地。張素芳趕過去,忙著詢問情況打電話,等救護車來到便又接著掃馬路。一周之后的11日,市有關部門授予當街救人的她和市民倪麗、張寶榮和交警徐翀宇“阜陽好人”特別獎。張素芳不知道的是,在阜陽,多年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的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發現與推舉體系,已經讓身邊好人、身邊好事能夠得到及時發現,及時表彰。
“好人長廊”“好人大道”“好人館”……對于不斷涌現出的好人善行,阜陽市堅持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傳播事跡與形成效應。通過陣地宣傳、活動宣傳、文藝宣傳和媒體宣傳的豐富多樣的載體和形式,形成強大的“正導向”。僅是把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事跡編成文藝節目、微影視、微戲劇的基層巡演、巡展以及走上道德講堂,就有3000多場次,受眾數以百萬計。
“我現在日子好過了,不再需要組織的幫扶了。”張敏珍,是一位孝老愛親的道德模范。她14年不離不棄照顧患病親人,撫養孩子,家境困難。有關部門不僅幫助她申請了廉租房,還扶持她辦起純豆油加工廠,并幫助打開銷路。在推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工作中,阜陽堅持讓“善行得善待、好人有好報”,不僅給榮譽、給地位,而且通過建立助困基金、實行好人信貸,建立幫扶機制,讓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得到及時幫助。
“好人效應”,帶來的是阜陽滿城正能量。以時代楷模高思杰、7名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和75名“中國好人”為旗幟,正在讓這座城市成為“好人之城”“道德高地”。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