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6月27日電 (見習記者 陳麗莎)“不能把傳統的‘僵尸’概念與這次處置的‘僵尸企業’同等看待。”浙江省經信委主任張金如在27日召開的浙江省處置“僵尸企業”工作會議上表示,浙江對“僵尸企業”要分類有序處置,分類施策,重點是要通過破產重整,幫助企業脫困重生。
“界定口徑”、“摸清底數”、“分類施策”,張金如認為處置“僵尸企業”工作要因企而異。
2016年年初,浙江省經信委對浙江省特困企業進行了調查摸底,符合條件的企業有472家,其中有102家企業獲得了政府補貼,332家企業有銀行貸款,但2015年平均產能利用率卻僅為27.08%。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張金如表示,處置這些“僵尸企業”,騰出稀缺資源,促進要素流動,重新配置到最需要的平臺、項目和企業,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處置“僵尸企業”也是化解過剩產能,落實“去產能”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是推進結構性改革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
同時他也指出,此次被納入處置工作范圍的“僵尸企業”不一定都是問題企業,不少企業的主業都還基本正常,有些企業還擁有品牌、技術等優質資源,只是由于各種原因陷入困境,還有望復蘇;但沒有市場價值的“僵尸企業”需盡快破產清算。
浙江省衢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楊思駿也表示,要建立“僵尸企業”甄別機制,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綜合運用破產清算(重整)、兼并重組、資產轉讓、土地收儲等手段,確保“僵尸企業”處置有的放矢。
浙江省金華市則是對前景看好的“僵尸企業”實施債務重組,對產能過剩的“僵尸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對無價值的“僵尸企業”實施破產清算。
如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受擔保企業影響,資金鏈斷裂,拖欠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4.3億元,被迫停產,當地政府介入后,僅用2個月時間完成債務重組,企業不僅走出了困境,還計劃于今年上新三板發展壯大;而浙江省東陽市富強電器實業有限公司,于2014年陷入停產狀態,2015年進入法院破產拍賣階段,被其他集團收購,該企業的土地、廠房等資源則將被用于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
張金如還認為,處置“僵尸企業”必須要轉變消極應對的心理傾向,不能把它當成馬蜂窩不敢去碰;需要浙江各地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有為,需要政府與法院聯動、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