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京城乃至全國的東華門夜市,在6月24日結束營業后,將徹底告別京城百姓。這條持續了32年的夜市一條街,在最后一個生日之際將恢復道路交通,還路于民。
東華門夜市,東起王府井大街、西至皇城根路口,占據了整個東華門大街北側,這條街對于北京人以及那些來北京旅游的外地游客們都耳熟能詳。占據了東華門大街西向東方向半路車道的夜市街,每天下午5點半以后傳來的吆喝聲,操著各種口音的人們的詢價聲、烹炸蒸煮的香氣都為王府井大街的熱鬧繁華更添風景。
同時,這條街也凝聚了很多北京人的一種情思。
生于1977年的王謙以前家住東華門,東華門夜市對他而言是一份難以忘記的兒時記憶。1984年,他7歲時,夜市剛剛開張,東起王府井大街北口、西至皇城根,全長近500米的街面南北兩側都是各類小吃攤。那時候,每天晚上,牽著父親的手去夜市解饞是他一天最大的期待。
“那時候的夜市都是北京小吃,鹵煮火燒、炸灌腸、豆汁兒、炒肝、炒燜子,味道特別好,晚上在家吃完晚飯后就磨著家長帶我到夜市再吃一頓。”王謙說,那時,他和父親每天晚上都要從夜市西口一直轉到東口,見到好吃的就要嘗嘗。
那個時候,父親的月工資只有幾十塊錢,即便夜市的小吃很便宜,可是每晚都來解饞,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就算如此,父親也會盡量滿足他的口腹之欲。
長大后,王謙家搬離了這里,可時不時的他還要來東華門夜市轉轉。及至上了大學,交了女朋友,他也要帶著女友來這里嘗嘗小吃,給女友講他小時候的夜市印象。
出生于80后的吳萌以前家住王府井霞光府附近,談及對東華門夜市的印象,和王謙差不多。
每天晚上在家寫完作業,管家長要個幾塊錢,約上同學一起到夜市要兩串肉串、來碗鹵煮,就蹲在地上呼嚕呼嚕一吃。然后在人流穿息的夜市街上互相追逐打鬧,那份童年樂趣讓他至今難忘。
隨著拆遷改造,搬家后的吳萌趕上有外地親友到京,他也會拉著他們到東華門夜市轉轉。其實,有時候根本不用他主動提起,外地的親友們就會主動要求,“你們北京的東華門夜市特別有名,帶我們去看看吧。”
那時,東華門夜市鮮有外地經營者,攤主們都是字正腔圓的北京音兒。
蘇偉是90后,他的家已經遠離王府井、東華門一帶。從他小時候,能夠聽父母提到東華門夜市,有空閑的時候,父母會帶著他到這轉悠一趟,吃不了什么東西,光記得人多,稍不留神就會碰到一起。再有,遍地的垃圾、油膩粘腳的地面,和喧囂鼎沸的人聲,有時還會遇到小小糾紛大打出手的人。“有的東西還成,多數東西都很一般。”這是蘇偉對東華門夜市的評價。
2000年,王府井步行街完成改造,東華門夜市這個大眾口中的名字也隨之更名為東華門美食坊夜市,名字改了,味道也變了,就連原先遍布南北兩側的小吃攤也都集中到了北側,不少攤販們也已撤出。
2000年出生的顏娟眼中,東華門夜市基本沒有啥概念。小時候聽同學提到去了東華門夜市,她回家央求父母帶她也去,得到的回復往往只是一句話,“有什么可去的,東西臟、還貴,都是外地人,沒有正宗的北京小吃。”
在她的印象中,她只和要好的同學來過一趟,果不其然,讓她大失所望,“東西貴不說,也不衛生,攤主們的手黑乎乎的就拿起各種食物扔到鍋里,看著都倒胃口。”
那時候,各類從沒吃過的小吃也上了攤,油炸蜈蚣、螞蚱、知了凡此種種,讓人看了毛骨悚然。“一串蜈蚣要五六十塊錢、一個羊肉串也不知真假,就要10多塊。”
再有,攤主們大多不是北京人,操著晦澀難懂的口音,叫賣北京小吃,讓她聽了總覺得別扭不已。
原本的京腔京味也換成了音響,刺啦作響的音箱中播放著已經過時的流行歌曲,幾里哇啦的吼個不停。
煤氣罐、各類食材堆放的遍地都是,稍不留神就會撞上煤氣罐,攤車的后面就是露天的操作間,油煙冒起之后,垃圾遍布。
滿街的食客們也都同攤主一樣,什么口音都有,唯獨聽不到北京話。
依據2000年王府井步行街改造完成后的協議,北京東華門美食坊夜市有限責任公司《餐飲服務許可證》于2016年3月31日到期,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能再繼續辦理許可登記,夜市將于2016年6月24日經營結束后停業閉市。
6日上午,東城區食藥監局、東城區工商分局聯合向北京東華門美食坊夜市有限責任公司送達了《告知書》。由于該公司所持餐飲服務許可證已經到期,按照修訂后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及北京市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夜市餐飲不再準予行政許可,原許可的食品經營資格隨之終止。東城區食藥監局、工商分局要求該公司停止位于東華門大街的食品經營活動,并辦理核減“承辦北京市東華門美食坊夜市”經營范圍的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
端午假期,王謙帶著父母來到東華門夜市,轉到半截一家人就走了,什么都沒吃,“根本不能吃,這是北京小吃嗎?齁貴齁貴的。”
王謙告訴記者,他的兒時記憶還停留在2000年之前,那時的夜市雖然也亂,可是食物的味道很美,父親牽著他的手,盡可能的滿足他的饞蟲的那份溫暖始終難忘。
吳萌自從搬家后,已經很久沒來東華門了,他打算趁著24號之前,抽空來一趟,再約上兒時的小伙伴們到這拍個照,“吃就算了,沒啥可吃的。”
蘇偉沒啥打算,他覺得東華門夜市停止經營是好事,畢竟影響了街道車輛通行,對于整體環境也不好。
在顏娟看來,東華門夜市停止與否與她毫無關聯,“沒好感,也談不上留戀。”
“根本沒有北京小吃,就是蒙外地人的地方,經營者也不是北京人,滿街的垃圾、路上油花花的,走起路來都粘鞋,走到這都繞路回家。”一直住在南池子的朱先生這樣說,他懷念過去的東華門夜市,可是對于現在的東華門美食坊夜市充滿了厭惡,“太影響環境了,這里是北京的一塊狗皮膏藥,趕快揭了吧!”
東城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夜市街是連接故宮與王府井的重要通道,夜市攤位屬于占道經營,極大阻礙了道路交通,也污染了城市環境。
東城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認為,東華門夜市所出售的食品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顧客們食用后對自身身體有所損害。
走過了32年的東華門夜市將在24日晚上結束營業后徹底關停,相關部門將在原址啟動道路設施改造工程,恢復道路功能,還路于民,該地的道路通行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周邊居民也將告別嘈雜。地鐵8號線王府井北站不久后也要建設完成,嘈雜的街面將恢復寧靜,油膩的路面也將被徹底清潔,露出原本的潔凈本色。
“記憶是永遠的,但是變了味的環境只能讓美好的記憶大打折扣,清潔的城市環境,整齊而功能完備的街道,才會讓人有更好的追尋。”王謙告訴記者。(文/千龍網記者 田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