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就業市場本來就可能面臨歧視,未婚未育的女大學生面臨更大的求職壓力。優先考慮“已婚已育”的女性,是不少企業招聘女性求職者的“潛規則”。
“抱娃參加畢業典禮、大學已生二胎……臨近畢業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媽媽’脫離了學生身份,也被人們所注意?!痹谧x大學生生子已不稀奇,這種現象正從研究生蔓延到本科生。有人認為,一家三口甚至四口拍畢業照簡直就是人生贏家。不過,也有觀點表達了在校生生子會“荒學業、毀一生”的擔憂。
從《普通高等學校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來說,大學生生子已經解禁10多年了。高校對此的態度一般都是既不鼓勵,也不反對。另外,很多大學生已經到了合法生育年齡,生還是不生,是他們的自由,外人無權干涉。
不過,社會對大學生生子“毀一生”的擔憂不是沒有緣由的。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畢竟有限。在校期間,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懷孕生子必然要牽扯到很大一部分精力,或多或少會對學業造成影響。在多數情況下,懷孕生子與學業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一點誰都無法否定。為了生孩子,休學乃至輟學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不過,從我觀察到的情況來看,決定把孩子生下來,往往都是大學生夫妻深思熟慮的結果,并非草率而為。愿意并且敢于把孩子生下來的,要么家庭條件比較好,要么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生活的挑戰。雖然生子后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生活壓力,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而且這些壓力在雙方可承受范圍內。
一對完全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夫妻,一般不會選擇生孩子。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對在校生子“毀一生”的擔憂,或許有點杞人憂天了。而且,就算在校生子真的“毀一生”了,這也是兩個成年人的自主選擇,不管結果怎樣,他們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北京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在求職時,“你打算什么時候要孩子”幾乎成為必問的問題,在簡歷中注明“已婚已育”會更有助于就業。在北京、河北、山東的應屆本科女畢業生求職應聘中,被問及是否獨生子女或是否準備生育“二孩”的比例高達58.48%。
怕的就是這種情況:女性在就業市場本來就可能面臨歧視,未婚未育的女大學生面臨更大的求職壓力。優先考慮“已婚已育”的女性,是不少企業招聘女性求職者的“潛規則”。而進入職場后,一些女職工面臨著要事業還是要孩子的兩難。相比之下,女大學生在校期間就生孩子,所承擔的壓力似乎還小了些。
與其先有事業再去生育,最后錯過最佳生育年齡,還面臨要事業還是要孩子的兩難,還不如在學校時就把孩子生了,畢業后便不再有生育顧慮,更好地打拼事業。這是不少女大學生的想法,而且抱著這種想法實踐的人越來越多。這并不是好現象,說明社會對女性生育權利的保障依然不夠理想。
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后,企業所要承擔的女職工生育成本更高了。因為擔心女職工生“二孩”導致用工成本增加,拒不錄用女性的情況可能會增多。與之相伴的是,在讀生育的情況越來越多。它提醒有關部門更好地保障女性生育權利,出臺更齊全的措施降低企業用人成本,鼓勵企業雇用女性職工。讓生還是不生,成為大學生理性、自由的選擇,而不是應對就業形勢的無奈之舉。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