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看不見的手”,成為著名的經濟學理論。“不強制,非故意”就是這雙“看不見的手”的最大特質。在經濟運行和輿論引導中也總有這樣一雙“看不見的手”來定成敗。
“大學生零首付”如果不召回 后果不敢想
如今,各地都在刺激樓市,一個比一個瘋狂。沈陽最近出了個22條樓市新政,為樓市獻上“深情一吻”。政策要點是,在沈陽買房免契稅,孩子上學開綠燈、畢業租房給補貼。而最吸引人的一點是——大學生買房零首付,可政策一出,當晚就被召回了。
新聞一出,段子手聞風而動,“讀書到沈陽、即刻就買房”。當然,這樣的調侃隨著政策的澄清,已經成為歷史。不過,沈陽“零首付”新政的“見光死”,昨天引起了各家媒體的熱議。
《京華時報》的文章標題是:“大學生零首付”當日召回也是及時糾偏。
這跑偏有二:零首付購房,首先是把首付最低20%的規定當做耳旁風,違反了央行的規定。再者,零首付看似對大學生有好處,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沒踏出校門,就當上“房奴”,一旦還不起房貸,經濟就可能陷入破產。這樣一來,誰還會認為零首付是好事?
在我看來,樓市之調控還當以市場為依托,市場不具備條件,政策硬上可不行,看不見的手最終定成敗。
現在整個市場都在擔憂杠桿,杠桿猛于虎。早前我說過上海樓市,有中介打起首付的主意,500萬的房子50萬就能買下,這么一算,買房者的杠桿上升到10倍。
一財網擔憂,10倍杠桿已經很可怕了,可這要是放到沈陽樓市,把首付一免,這會是一場多么瘋狂的舉動。最需要去杠桿的領域,卻如此瘋狂的加杠桿,是要誰來買單呢?
市委書記實名開微店 市場的手不能伸太長
政府的手不能伸得過長,讓市場的歸市場,這樣的常識,早已重復千百遍,可在實際操作中,這條不該踩的紅線并不好找。
《中國青年報》最近報道了一家叫做“唐文忠的小店”的微商。
這家微商之所以火,因為它的主人唐文忠頂著敦化市市委書記的頭銜,在朋友圈賣力吆喝,賣家鄉的土特產。可也正是有“市委書記”做背書,這家微商招來了輿論的廣泛非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官員從商,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越界。
為了減少一些負面影響,唐文忠把微店關了。這是第一個葬身于輿論的官員微店。
如今,我們回過頭來看,官員微店被關到底冤不冤?如果,我們從市場角度來分析,看不見的手伸得過長,模糊了公權力和市場的邊界,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評論認為,微商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能在市場競爭中走多遠,取決于自身的產品質量和產業發育成熟度。政府此刻應該做的是充當好服務者,而不是經營上的示范者。
的確,一座城市要發展電商,還是要多在“看不見的手”上做文章,而對于市委書記而言,真要推廣當地產品,可以從制度、稅收等多方面去打造一個更加高效、寬松的市場環境,卷起袖子,赤膊上陣,這種做法不提倡。
發言人不怕敏感問題 說清公眾才會滿意
全國兩會今天拉開大幕,在昨天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的坦率風格,給人印象深刻。
這位記者出身的發言人坦言,他不怕敏感問題,“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想辦法說清楚。”要說昨天發布會上的敏感問題還真不少,有問及經濟增速的、有提問醫療改革的,從公務員離職到環保、旅游,王國慶都一一坦率作答。
每年全國“兩會”,都是一個熱氣騰騰的輿論場。要順應輿論,還靠過去這雙過于僵硬的手不行,無論是雷打不動的“無可奉告”,還是僵硬死板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都是產生信任危機的根源。
如今,看不見的手在指引著新聞發言人,順勢而為。早前政協發言人呂新華那句“你懂的”,在當時的語境下,他的機智幽默廣受認可。
在我看來,輿論場中“看不見的手”就是不強制,不故意,以制度性自覺來回應問題。《新京報》的文章說:公眾關切與社會期盼,不再有敏感不敏感、尖銳不尖銳的區別,只有及時不及時、坦誠不坦誠之分。所以,有這種直面的姿態,才會讓我們的公共生活越來越理性,溝通越來越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