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周穎這幾天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養老顧問,專門為市民解答關于養老的各類問題。
記者了解到,周穎這樣的“社區養老顧問”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5月2日起,上海社區“養老顧問”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首批68家社區“養老顧問”點正式掛牌,試點運行,接受市民群眾咨詢。
近年來,上海的養老公共服務“家底”越來越厚實:設施方面,全市有703家養老院、127家社區長者照護之家、56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300多家社區居家服務組織;服務方面,有歷史悠久的居家養老服務,有新出臺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還有市區層面正在推進的養老服務包等等。資源日益豐富的同時,市民的“選擇困難癥”也呈高發態勢,老年人在大量政策面前尤其容易遭遇信息不對稱問題。
這么多養老服務政策和養老服務資源,普通老年人通過什么渠道獲得信息?老年人怎么判斷自己能夠享受哪些服務?與其匹配的服務又有什么申請標準和申請門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表示,在最近幾個月的大調研中,有不少市民和基層工作者提出類似問題,“這讓我們重新審視各項民生保障政策,它們有沒有落實到位?能不能讓老百姓易知易懂?是不是‘觸手可及’?”
養老顧問制度的醞釀,正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社區“養老顧問”可以為老年人解釋相關政策、介紹養老服務資源、推薦適合自己的養老服務項目。此外,還可以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分配。比如,很多人認為養老服務的主要選擇是進養老機構,事實上,在社區有很多類型的居家養老服務,既有提供短期托養服務的長者照護之家,也有提供日托服務的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提供上門養老服務的居家服務組織等,社區“養老顧問”可以幫助有需要的老年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形式,讓養老服務的資源合理配置。最后,還可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社區“養老顧問”扎根在社區中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很多顧問員都是基層從事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養老顧問”通過給基層“增能”的形式,將老人的急難愁問題解決在基層,提升基層的凝聚力。
周穎以“養老顧問”身份上崗接受老人咨詢已有四五天。“雖然是‘養老顧問’,但老人問的除了養老還會有醫療方面的問題,我們將匯總老年人的需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周穎說,許多政策推出后,需要通過實踐不斷完善改進,“養老顧問”也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培訓和服務更新。
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唐海波介紹,設置這樣的試點就是讓老人有地方問,而且是到熟悉的地方問熟悉的人。
蔣蕊表示,考慮到街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條件已相對成熟,首批公布試點的社區“養老顧問”服務點一般都設在街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依托現有工作力量以及街鎮其他養老工作管理人員提供顧問服務。今后,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還會考慮將社區“養老顧問”服務點設在居村委會辦公接待場所內,依托居村委會成員提供顧問服務,或設在社區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內,依托機構管理或服務人員提供顧問服務。
這一制度雖然還在試點階段,但是上海民政部門已經未雨綢繆,考慮下一步的功能拓展了。蔣蕊說,目前的顧問都是在“線下”,今后還將出現“線上養老顧問”和“空中養老顧問”,“線上養老顧問”依托上海市綜合為老服務信息平臺開發智能“養老顧問”系統,供市民和顧問點查詢、使用。另外,上海市民政局與上海電臺初步考慮合作設立一個“空中養老顧問”,讓養老顧問員走進演播室,給聽眾現場提供政策咨詢、鏈接養老資源、參謀養老方式。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