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小長假,重慶渝北“火鍋一條街”人聲鼎沸,記者走進多家火鍋店發(fā)現(xiàn),消費者就餐離店之后,餐桌上留有不少剩余食材。“一般剩下的都是些葉子菜,它們價格便宜,很少有客人會打包。”一家火鍋店店主對記者說。
土豆、油麥菜、豆腐皮……服務(wù)員將留在餐桌上的剩飯剩菜倒入泔水桶中,幾乎每一桌都有一兩份菜剩余。“消費之前我們先向消費者確認好人數(shù)再推薦菜品數(shù)量。”一家火鍋店服務(wù)人員說,即便如此,就餐總有“怪現(xiàn)狀”:“酒足飯飽之后總愛額外加菜卻又不吃。”
火鍋食材只買單不消費造成浪費,火鍋蘸料更是重災區(qū)。在火鍋店蘸料區(qū),為了避免浪費,商家貼上了各類標語提醒消費者避免浪費:“少量多取,浪費加錢”、“免費但不浪費”……然而記者發(fā)現(xiàn),一些消費者將蘸料盛滿之后,僅用一兩勺調(diào)味,剩下的大部分蘸料被置于一旁不再使用,“我們一天浪費的蘸料差不多抵得上正常消耗的蘸料用量了。”火鍋店店主無奈地對記者說。
“一塊來吃飯,就是為了熱鬧高興,把餐桌上的菜吃得干干凈凈,總感覺面子上掛不住,多幾份菜即使吃不完也顯得好看些。”市民張先生頗有感慨。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有些餐館根據(jù)消費者就餐之后的剩菜狀況提供折扣券,有的飯館則提醒消費者合理點菜,并向文明就餐的食客贈送充電線等物件。然而,大部分店主表示餐館只能倡導文明就餐,“光盤行動”最根本的還是要消費者消除“面子”思想,不論是在何處就餐,都應當按需點餐,主動打包。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