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柑橘是不是注射了甜蜜素?針對消費者的擔心,北京市食藥監局今天上午表示,近期對本市商場、超市、市場、果蔬專賣店銷售的柑、橘、橙開展了專項風險監測,未檢出禁止使用的甜味劑、著色劑、防腐劑。至于市民購買橘子時偶爾會發現表面有像砂眼一樣的小洞,可能是在柑橘采收、裝卸及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機械傷所致。此次清查還擴大篩查了35種人工合成色素的著色風險,有兩個橙皮樣本疑似檢出微量橘紅2號,但果肉均合格。
市食藥監局風險監測處副處長張衛民介紹,此次監測抽檢的樣本242個,包括柑、橘、橙、柚、金橘、檸檬等,覆蓋了超市發、物美、家樂福等16家有代表性的連鎖超市和商場、果蔬專賣店以及新發地、岳各莊、大洋路三大水果批發市場。檢測中均未檢出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劑,也未檢出苯甲酸、山梨酸等人工防腐劑。
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湘寧教授介紹,橘子的甜度是由品種、光照、土壤條件、施肥等因素決定的,如果注射甜味劑,雖能讓橘子局部變甜,但這種橘子極易腐爛變質,需要花費很大精力且得不償失,一般不會為商販所采納。至于市民購買橘子時偶爾會發現表面有像砂眼一樣的小洞,可能是在柑橘采收、裝卸及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機械傷所致。
針對市民關注的給柑橘“染色”現象,市食藥監局對242個柑橘橙樣本進行了莧菜紅、胭脂紅、誘惑紅、檸檬黃、日落黃等食品類常用著色劑檢測,均未檢出。在國家標準規定之外,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還利用高分辨質譜技術,對可能用于水果增色的蘇丹紅、對位紅、羅丹明、分散橙、甲苯胺紅等35種人工合成色素進行了逐一篩查,在兩個橙皮樣本疑似檢出微量橘紅2號,但在所有242個樣本的可食用部分中均未檢出上述人工色素。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篩查室主任毛婷博士介紹,“橘紅2號是一種橘紅色粉末狀人工合成色素,使用它的目的是為了讓果皮賣相好。本次兩個橙皮樣本中橘紅2號含量分別為0.68mg/kg、0.38mg/kg,屬于微量。”
據了解,本次篩查出的疑似問題樣本,采樣地點為新發地市場的“吉”字頭和“魯”字頭兩輛水果運輸車,商戶聲稱其產區來源為四川丹寧。市食藥監局食品市場處處長李江表示,新發地市場在接到食藥監部門通報后,已立即將商戶待銷售的18箱橙子全部予以監督銷毀。豐臺區食藥監局已向產地致函核實本批次橙子種植加工的具體情況。
市食藥監局表示,下一步將嘗試利用現有的科技力量和高技術手段,加強對各類非法添加、摻雜使假食品安全違法“潛規則”的篩查研判,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會立即采取市場控制措施,并及時向產區政府通報進行核查。(記者楊濱)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