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免費的午餐人人都想要。隨著移動網絡從3G升級成4G,瀏覽網頁、看視頻的速度大大提高,可是手機流量也是跑的飛快。能有免費的流量當然是求之不得。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需求,“免費流量”產品才會泛濫成災,包括手機、軟件、教程等。
免費流量存漏洞 運營商每年或損失上億
這些能提供“免費流量”的手機、軟件、教程靠譜嗎?他們是怎么在電信運營商的眼皮子底下動手腳的呢?
據了解,在流量業務剛剛發展的萌芽期,運營商為了攬客和培養用戶流量使用習慣,曾制定了定向免流量策略。在這種模式下,免流服務的服務器IP地址被加入白名單,用戶可以免費流量上網,訪問不計費。與此同時,不在白名單之列的IP地址則按照正常收費標準收費。由于計費指令或計費信息存在漏洞,不少不法分子就伺機下手,長此以往,“免費流量”的灰色產業鏈開始初具規模。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尚未統計出不法商販“偷”流量損失的具體數字,不過,有專家認為,按照目前速度發展下去,每年三大運營商在此項問題上的損失總額將可能達到數以億計。
而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擔憂的是,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會有信息泄露和安全問題。
曾劍秋說:“流量包等這些(免費流量)軟件的使用,當然是第三方公司產生的。由于這些公司良莠不齊,有可能導致信息泄露、甚至還會出現詐騙行為?!?/p>
從3G到4G 流量經營概念應該淡化
中國的流量市場究竟有多大?2015年,國內移動數據業務占基礎電信收入超過三成,首次超過移動話音成為基礎電信業最大的業務。中國報告大廳預計,2016至2020年間,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人均月流量消耗增長將近13倍,2020年人均移動流量將接近5GB。而與此同時,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平均資費大約在80元/G。在巨大的市場需求與利益面前,免費流量仍然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
有消息稱,北京聯通已經修改計費模式,對目前的部分定向流量免流方案進行屏蔽,其他運營商也已對這一業務展開全面的過濾和排查。但由于運營商在全國鋪設的服務器很多,且各省都有自己的計費系統,要一一查漏補缺驗證難度極大。
曾劍秋說,要徹底解決問題,最終還是要淡化、改變當前流量經營的概念。
曾劍秋說:“我認為,運營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流量經營這個概念淡化。隨著3G到4G,網絡不斷拓展以后,流量經營這個提法可能是個偽命題。真正的解決之道,就是運營商流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取消中間環節,不讓他有機可乘?!?/p>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