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漏水了,怎么辦?墻體開裂了,找誰來修?業主將來可以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像車險理賠那樣,由保險公司負責鑒定、維修等過程,整個流程便捷迅速。這項住房保險服務將在上海全面執行。
昨天,上海市金融辦、市住建委、上海保監局、市政府新聞辦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將在上海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行建設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制度,作為先行先試的區域,浦東新區將在商品房領域率先全面落地該制度。
保障范圍有哪些?
建設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以下簡稱IDI ),起源于法國。根據法國法律規定,這是一項強制性保險,目前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開展此保險。在中國,這項制度剛剛起步。簡單來說,這是一項由建設單位(即開發商)作為投保人,向保險公司交付保險費,由保險公司按照約定,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提供質量風險控制服務,并在建設項目竣工后,業主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仍然發現房屋存在質量問題時,保險公司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的保險。
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和期限分別是:主體結構問題(如倒塌、不均勻沉降等)十年;保溫及防水五年;裝修、管道、設備等兩年。均從竣工滿兩年后起期。上述保障范圍完全符合國家及上海地區對住宅的質量保障要求。
引入保險機制以后,建筑行業的利益關系將發生巨大變化。保險公司出于自身業務風險控制的迫切需要,保證自己的利潤和降低風險,將會引入第三方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開展建設項目的安全、質量風險管控。
不會增加開發商負擔
強制保險不會增加開發商負擔。在引入IDI保險前,上海采取的是物業保修金制度,開發商需繳納約住宅造價3%的物業保修金給政府相關部門。而商業保險替代物業保修金制度后,上海的住宅工程建設單位(開發商)在購買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后,即可豁免其繳納物業保修金義務。
上海市保監局透露,目前上海實行的IDI基準費率一般為工程總造價的1.5%,今后將根據項目規模、技術復雜程度、施工單位業績、項目管理水平、質量投訴及理賠情況等因素,確定每個項目的保險費率,逐步實行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保障范圍一致,但實際上保障金額大大提高。
業主不會再遭遇“扯皮”
房子的質量問題往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逐漸發現,購房者面臨著一些無法預料的風險。在該保險體系下,業主和建設單位一樣都是“被保險人”,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可以直接找保險公司進行索賠,屬于保險責任的部分,保險公司全程介入,以修為主,以賠為輔,解決業主后顧之憂。
投保的房屋出現質量問題,業主既可以找小區所屬物業公司反映問題,也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進行報案。保險公司會在每一小業主入住前,分發印有IDI保險保障范圍、期限及如何理賠等內容的“告知書”。
目前在上海已有中國太平洋保險、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三家保險公司具有主承保資格,可以出具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保單。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