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上海瑞金醫院的專家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志物,這預示著今后通過尿液也可以篩查胃癌。
最近,瑞金醫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綱、于穎彥教授領銜的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志物,這也預示著今后或許通過尿液就可以篩查胃癌。
據了解,我國是胃癌高發區,由于早期胃癌癥狀并不明顯,而國人對胃鏡檢查心懷恐懼,往往被查出胃癌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時機。
瑞金醫院外科研究團隊關注到腫瘤研究領域長期被忽視的生物樣本——尿液,并在研究中發現尿液確實存在胃癌標志物!該研究成果在國際癌癥研究權威刊物《癌癥靶標(Oncotarget)》發表。這些新發現的尿液小分子化合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志物對比,顯示出更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該成果對于實現胃癌的“無創化”診斷、提高胃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由于尿液中的代謝物是小分子物質,原有的檢測設備無法分析測試小分子化合物。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課題組從頭摸索與建立分析方法,收集取樣,并利用上海交大分析化學領域的精密儀器,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初篩和第二步的定量分析驗證,最終發現氨基酸類和有機酸類共14種小分子化合物有生物學意義,這些新發現的胃癌尿液小分子化合物作為腫瘤標志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志物對比分析,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中有3種小分子在尿液中的升高與胃癌不良預后有相關性。
據悉,課題組早前已有胃癌血液標志物研究成果入選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批轉化專利,由張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買斷并進行了試劑盒的制備與報批。此次圍繞胃癌患者尿液小分子標志物的創新性發現也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課題組也表示,目前正著手進行尿液新型小分子標志物的臨床實用檢測方法學探索,希望盡快使這項研究成果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造福患者。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