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到晚高峰的垡頭地鐵站外就已停滿了車輛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輔路和非機動車道夜間停滿車,在北京部分街道并不少見,但傍晚開始主路都停滿車幾乎斷路的事情卻十分罕見。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發現,垡頭地鐵站以西的垡頭路在晚高峰后陸續被私家車輛占滿幾乎斷路。盡管小區內有地上和地下車位,但部分居民覺得地下車位價格“不夠親民”,更青睞路邊的“免費”車位和較為便宜的地上車位。近兩年來,街道、交通、小區物業等多個相關部門都想了不少辦法,但問題仍難破解。
探訪
垡頭路主路 夜間成停車場
傍晚6點左右,沿著垡頭地鐵站一路向西,因為道路兩側停滿車,開車變得越來越困難。市民張先生一次開車經過,在左側快車道行車,見到前面有車停了就開始等待,“我等了很久才發現車里根本沒有司機,就停在快車道了。”
每天晚高峰開始,垡頭路上、翠城馨園周邊道路以及小區內,所有能停車的地方都被見縫插針地停上車。私家車、大巴車全部停在路上,垡頭地鐵站向西僅有中間車道可以勉強通行。上百輛汽車將垡頭路變成了停車場。
翠城馨園附近的居民李先生說:“左車道停車在這邊相當普遍,垡頭地鐵站到了夜間所有的路都停滿了,和停車場一樣,路都被堵死了。”
李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不僅僅是周邊道路被堵死,小區內所有的地方也都停滿了車,一些找不到車位的車主甚至直接將車停在綠地上。“每天早晨不用說到東四環堵車,小區里就根本出不去,騎自行車比開車都快。”
李先生一直生活在翠城馨園小區及其周邊,據他講,因為小區外側有一些道路可以免費停車,居民習慣了免費。即使小區內開辟了停車場,居民也不買賬,不愿意停在一年需要幾千元的停車場內。北青報記者在翠城小區論壇上看到,有居民多次號召大家一起趕跑收費的停車管理員。
物業
小區實際車位缺口不超過400個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早在三年之前,因為亂停車堵住消防、急救車輛生命線的問題就已多次引發此地社區居民網上討論。停車難的問題也讓物業一直處在挨罵的位置。翠城馨園某片區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停車問題多年來物業一直試圖解決,但效果不明顯。
翠城馨園是本市規模較大的經濟適用房片區,車位配比本身就不如商品房,近幾年來隨著居民越來越多,再加上不少人家有兩輛車,停車難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據初步統計,目前翠城馨園五個片區戶數在18000戶,人口在9萬到10萬左右。而五個區車位數量在8000個左右,其中地面車位4000多個、地下車位3800多個。“從比例上看,車位并非缺得那么嚴重,真正的缺口最多只有400個。”
決定居民選擇停車場地最主要的因素是價格,小區普遍價格是地上車位150元/月、地下車位300元/月,選擇年付還有一定額度的優惠。此外,因為翠城馨園外邊道路屬于開發商尚未交付市政的道路,物業、交管沒有管轄權,居民一直在此免費停車。保守估計,僅開發商尚未交付的道路就能停放大概上千輛車。
上述負責人介紹,因為地下車位需要較高的成本,價格比地面車位貴,居民并不愿意選擇。目前,地下車位的使用率僅有60%左右。有些區域的地下車庫因為沒人選擇,甚至直接空置。地面上的車位因為價格相對低廉,居民倒是愿意選擇,但地面上又缺乏足夠的空間。
整治
加速道路交付使用 治理主路停車
垡頭街道綜治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一直在和交通、物業等相關部門聯系,希望解決小區的停車問題。這兩年相關部門已經打擊了群租房、膠囊公寓等現象,除了業主和租戶,還有周邊部分務工人員也將車輛停在翠城馨園小區及其周邊道路上。“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小區外屬開發商的道路尚未交付使用。我們一直在協調這個問題,爭取盡快將道路交付給市政使用。這樣交管才有管轄權,進行管理。”
針對上述情況,北京交管局朝陽交通支隊勁松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垡頭路以及周邊道路的違法停車現象交管部門一直在治理,但由于道路性質的問題,只能對垡頭路等市政道路采取貼條、拖車等手段進行治理。而問題更加嚴重的小區外非市政道路,交管不具備執法權,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罰。
“我們也一直在治理這里的亂停車問題,尤其是主路上停車的問題,將會采用拖車等更嚴格的手段治理。等開發商道路交付使用后,我們會再進行幾次綜合治理,逐步解決違法停車問題。”
文/本報記者 劉珜 線索提供/張先生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