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五糧液之后,茅臺也加入到漲價行列。昨日,多名經銷商透露,飛天茅臺全國一批統一指導價調整到860元/瓶,團購價達到900元/瓶。今年以來,白酒企業紛紛漲價,除了茅臺和五糧液這兩大名酒企,瀘州老窖、劍南春、洋河等也紛紛上調核心單品價格。
對于這波漲價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酒企敢于漲價彰顯白酒行業成功轉型,已經度過了艱難的調整期。不過,酒業大環境仍未能好轉,白酒行業的全面復蘇至少要到2018年后,最快也得在2017年底。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一線白酒漲價引發連鎖反應
近日,有消息稱“近期茅臺內部開會強調,飛天茅臺全國一批統一指導價建議調整到860元/瓶,團購價建議達到900元/瓶。酒廠還將集中對市場價格進行抽查,低于860元將予以處罰。”
茅臺官方雖然沒有確認上述消息,但據多名經銷商稱“消息屬實”,并已有多地經銷商上調一批價至860元/瓶。針對茅臺漲價,興業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受供需關系影響。“由于茅臺全年配額有限,上半年發貨量已超過一半,下半年配額僅8000多噸。在供需影響下,一批價會繼續上漲,今年9月份前茅臺一批價提升概率非常大。”
事實上,白酒企業提價并非個別現象,作為茅臺“老對手”的五糧液,此前已經多次提價。今年春季糖酒會期間,五糧液宣布普五出廠價每瓶提高20元至679元;五糧液1618、低度系列等產品也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適時出臺調整措施。5月23日,45度和68度五糧液全國運營商銀基公司又發布通知,宣布即日起上調這兩款產品的線上零售價格,分別調整為不低于618元和718元。
南方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瀘州老窖、劍南春、洋河等多家知名酒企也紛紛上調了核心單品的價格。“五一”剛過,瀘州老窖高端產品系列國窖1573中國品味宣布提價,且一次性提價15%;洋河股份“海之藍”“天之藍”出廠價上調2元和4元。
一線名酒漲價,引起了行業連鎖漲價潮。據了解,山東區域名酒龍頭企業溫河大王旗幟版6日也宣布每瓶終端價格從198元漲價到218元,團購價從每瓶138元漲價至168元。此前,古越龍山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女兒紅公司決定自2016年5月起上調產品價格,提價幅度為5%至15%不等;安徽地方酒企宣酒也宣布,自5月26日起對該公司旗下產品進行調價,出廠價每瓶提高5元,要求各零售網點的終端零售價格每瓶不能低于70元。
提價或為增加渠道利潤
對于這波漲價潮,業內普遍認為,近年酒業渠道利潤微薄,中高端白酒對于核心產品的控量或提價,有利于改善渠道利潤,并帶動白酒行業價格提升。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對南方日報記者分析稱,這是酒企沖量壓貨的慣用伎倆。“名酒廠漲價前會提前通知渠道大商,在某個時間段打款可享受老價格,很多大渠道商往往在漲價前借款提前備足全年庫存。”
“名酒敢于漲價,這也體現了渠道信心與消費信心同步恢復。供大于求價格會下跌,供不應求價格會上漲。”肖竹青表示,當前需求旺盛,因此給予了名酒廠漲價的膽量和勇氣。他同時表示,酒廠敢于漲價還彰顯了白酒行業已經度過了艱難的調整期,成功轉型:從野蠻生長,調整為商務消費與自飲消費為主體的消費者驅動。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酒業調整期以來白酒產品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部分酒企的提價存在試探因素,通過提價方式引導市場預期,堅定渠道信心。“漲價是體現白酒企業品牌價值、樹立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之一,此番白酒企業漲價一方面是出于建設品牌的角度,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酒企的利潤率角度考慮,以抵消日益上升的營銷成本。”
白酒營銷專家晉育峰則認為,中高端白酒企業對于核心產品的控量或提價,主要是為了理順產品價格、改善渠道利潤、提振終端信心,并借機梳理渠道資源體系,清理動銷不良的經銷商。
行業整體仍處調整期
此前,白酒行業2015年報的公布,曾引發過一輪白酒行業全面復蘇的討論。此番茅臺漲價的消息傳出后,再次引發業界討論。
數據顯示,除青青稞、金種子和沱牌仍處于業績下滑的尷尬處境外,其余白酒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均呈現營收及凈利潤雙增長態勢。與前兩年相比,白酒上市企業2015年可謂打了一個翻身仗。2014年凈收入同比下降的白酒企業有10家,2013年凈收入同比下降的有13家。有分析認為,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行業低迷后,白酒行業目前正處于強勁的恢復期。
肖竹青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白酒行業已經有復蘇跡象,首先體現在渠道信心恢復,高端白酒價格企穩;其次是大多數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增長。
但從白酒企業整體業績來看,目前行業還處于深度調整期,行業回暖為時尚早。晉育峰表示,目前上市酒企主要呈現的是恢復性增長,實際上酒業大環境仍未好轉,白酒行業的全面復蘇至少要到2018年后,最快也得在2017年底。
有調查指出,目前白酒廠家雖然把出廠價提升了,但是經銷商層面的認可度并不高。因為終端還沒有出現大幅回暖的局面,需求也還沒有達到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國酒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63家,完成釀酒總產量1312.80萬千升,同比增長5.07%,但白酒消費量還不足產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