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標世界一流建設科創中心

3月12日,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團隊在海洋深水試驗池采集實驗數據。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新春伊始,上海交出1年來的科技創新成果:世界第3個、國內首個基于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CD絕緣超導電纜示范工程,在寶鋼實現突破;我國首架新支線客機ARJ21順利交付,訂單總數超過300架;滬東中華交付全球首艘G4型集裝箱滾裝船……“要看到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國際經濟競爭更加突出地表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鄙虾J形瘯涰n正說,上海正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努力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經濟科技合作與競爭,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我們現在考慮的是如何盡快縮小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上海衛星導航定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陸星海告訴記者,上海著眼世界發展趨勢,已經布局了北斗導航、高溫超導、機器人等一系列重大科創項目,這些重大項目已經成為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就拿我國的北斗系統建設來說,上海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上海的支持下,北斗導航系列企業,已經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連成串、結成片,共同在上海青浦區的中國北斗導航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組團式發展?!标懶呛1硎荆倍穼Ш较到y在應用方面正在逐漸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基礎研究也在形成突破,再有2至3年,北斗系統完全可以與國際同行一較高下。上海青浦區區長夏科家表示,上海將以西虹橋基地為根據地,進一步吸引北斗導航相關企業入駐。在這些高新企業帶領下,上海導航產業2015年產值達到60億元,今年預計增長仍將超過20%;到2017年,產值規模有望達到100億元。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一方面是要打造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的高地,當好創新發展先行者;另一方面則要充分體現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能夠輻射帶動更廣大區域創新發展,能夠為國家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供科技創新的堅強支撐。可以說,上海從建設科創中心的開始就在服務全國,為全國工業企業的轉型發展注入動力。
去年11月2日,在中國商飛公司新建成的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廠房內,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走下總裝生產線?;裟犴f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高博安感慨地說:“C919飛機的總裝下線不僅僅是中國商飛公司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國乃至全球航空業的重要歷史時刻。因為C919項目不僅激起了國外企業與中國合作的強烈愿望,更激活了中國民機產業,正在讓中國成為航空領域的大國和強國?!?/p>
高博安的感慨背后,是C919正引領我國工業制造業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從大部件裝配廠房、鈑金廠房、表面處理廠房、數控機加廠房,到自動化裝配生產線、12米退火實效爐……這是中國航空工業挺起的脊梁,騰飛的翅膀。C919推動著我國工業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工業材料領域的革命,并讓眾多國內企業參與其中。
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曾表示,C919從零件到部段,都有國內供應商的參與。C919首架機機頭、前機身、中機身、中央翼、中后機身等九大部段由中航工業西飛公司、成飛民機公司、沈飛民機公司和洪都航空公司等國內航空工業企業制造,推進了國資、民資和外資在民機產業鏈上融合發展,提升了西子航空等民營公司的科技水平和民機配套能力,顯著提升了國內航空工業的工藝水平、制造能力。在大型客機項目的引領帶動下,西安、成都、沈陽、南昌等民用航空產業園或航空城建成,上海航空產業園也初具規模。
從ARJ21成功交付到C919成功下線,中國大飛機制造史、中國工業制造業發展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這也在上海打造科創中心的征途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海建設科創中心,既是國家戰略,也是上海在新常態下加強創新供給、驅動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表n正表示,今后上海將進一步從政府自身改革做起,下決心簡政放權,建立市場導向的創新型體制機制,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項目、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到2020年,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到2030年,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