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甘肅蘭州,曾經是在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如今,空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蘭州藍”已成為蘭州的新名片。黃河之都,思路重鎮,蘭州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傳統印記下的蘭州如何抓住機遇,發展再進一步?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昨晚做客中央臺,詳解蘭州的發展路徑。
這是虞海燕第三次做客中央臺,第一次在2013,那時蘭州治污剛剛起步,兩年過去,蘭州的治污成效如何?虞海燕首先亮出了“蘭州藍”的朋友圈。“一張是一個獎杯的圖片,另一張是一個獲獎證書的圖片。配的文字是:蘭州市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榮獲‘今日變革進步獎’。”
以前,蘭州是一座衛星看不見的城市。如今,蘭州一年里70%都是藍天,除了白蘭瓜、蘭州牛肉面,蘭州又多了一個新的名片“蘭州藍”。“蘭州藍”是怎么煉成的呢?
虞海燕介紹稱,采取了八個方面的措施。減排,大的污染源排放量要減下來;壓煤,把煤炭的使用量減下來;除塵、控車、增容、立法、嚴管、問效。在工作落實上,我們采取了一些特殊的督查辦法。比如抽調干部明察暗訪,對存在的問題問責、集中調度、集中解決,對大概上百名干部進行了效能問責。
蘭州治污的關鍵在于鐵腕治污,在于問責機制,空氣質量改善是個持久戰,虞海燕坦言,治污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未來之路,仍有壓力。
虞海燕表示,到2020年,地級以上的城市都必須達到80%以上的優良天數,壓力還是很大的。今后一個時期,重點要抓幾件事:建設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和碳交易試點城市,特別是要加強與世界銀行、中創碳投等方面跟蹤對接,合作推進一批低碳建設項目;加強重點污染源防治,目前距總理提的要求還有11個點的距離;加快大氣污染治理標準體系建設,推進蘭州大氣環境污染治理。
蘭州歷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尤其是在甘肅對外開放合作平臺的建設上,蘭州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蘭州準備好了嗎?
蘭州在歷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和著名的“茶馬互市”,是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是東進、西出和溝通大西南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一帶一路”戰略,使蘭州從傳統的內陸城市轉變為向西開放的前沿城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這是蘭州的目標,并且已經為此落實多項舉措。
虞海燕介紹稱,去年,新區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國際港務區被列為全省打造向西開放的“一號工程”。交通運輸上,開通“蘭州號”中歐、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并成功實現常態化運營,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歐貨運班列編組樞紐。商務發展上,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物流高峰論壇,成立跨境電商物流合作聯盟,發布了《蘭州宣言》。人文交流上,與沿線多個國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產業合作上,已啟動建設“中哈產業園”、“中韓產業園”等多個合作項目。
當前中國經濟的轉型,實際上是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過程,蘭州如何在傳統印跡下走出活力,蘭州新的增長動力在哪里?
虞海燕認為,要把蘭州打造成活力城市。活力城市的概念就是讓它成為一個創業成本較低的城市。現在,三維商城建的很不錯。絲路電商、甘肅電商谷、聯創智業園、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重點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創業者愿意來創業,能夠讓城市有活力,從而有一些新興產業、創新產業能夠在這里更快地發展。
經濟發展,百姓幸福,虞海燕說,除了藍天,還要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更高,讓蘭州更具魅力。下一步的目標是,真正把蘭州打造成一個“山水城市”,在南北山上將現有排洪溝都利用起來,同時對城市的一些建筑、道路進行重新調整和規劃,讓它成為一個真正的“絲路重鎮”與“黃河之都”,讓“西部夏宮”的美譽能夠更好。把蘭州打造成宜居城市,要讓城市生活更加便捷。無論是地下管廊、停車場建設還是垃圾處理等城市公共管理,亦或醫院、醫療、學校等,都能讓老百姓感到舒心。這些工作今年都將全方位推動。(記者孟永輝 李贏 張磊 蘭州臺劉建文)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