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2月14日電 (記者 馮志軍)“蘭州終于迎來可以堆起雪人的大雪”,連續兩天的大雪籠罩蘭州城,這個地處西北內陸的傳統干旱城市開始“歡呼雀躍”。在冬季持續“蘭州藍”之余,大雪也令當地民眾興奮不已。
“前幾年,蘭州市民一到冬季就到異地‘躲污染’,但現在卻在忘我地曬藍天。”這是蘭州部分民眾近年生活方式的變化。它直接體現于官方對“治污工程”的態度:百余家工業企業搬離主城區、今后不再布局污染項目、多種通宵達旦的治污“神器”紛至沓來……
蘭州官方13日夜披露,在12日于法國巴黎閉幕的世界氣候大會上,作為中國唯一應邀參會的非低碳試點城市的蘭州獲“今日變革進步獎”。這主要在于蘭州近些年圍繞大氣污染治理,進行了低碳城市建設的積極實踐,對國內外同類城市治理大氣污染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今日變革進步獎”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秘書處、美國環保協會等相關國際環保組織于2011年發起設立,后于2014年由中國低碳聯盟、中國低碳減排專委會加入聯辦,并在全球氣候大會框架內逐步機制化、常規化。
蘭州市環保局14日向中新社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蘭州空氣污染指數超標天數為91天,同比減少4天,其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24天,占污染天數的26.1%,有11天集中在入冬供暖的11月,而濃度在前一年降低的基礎上再次減輕。
由于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不合理、地理地貌特殊、生態環境脆弱,蘭州長期深受大氣污染的困擾,一度成為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蘭州官方稱,近年來,蘭州不拘一格的探索治污之路,摘掉了大氣污染這個長期罩在城市頭上的“黑帽子”,迎來盼望已久的“蘭州藍”,退出中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并成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指數下降最快的城市。
蘭州官方轉述世界氣候大會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意見稱,面對大氣污染這個世界性難題,蘭州制定了工業、燃煤、機動車尾氣、二次揚塵、生態增容減污“五個”專項治理方案,通過對燃煤、熱電廠、低空面源的綜合治理,單位GDP能耗下降20%。
出席此次世界氣候大會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蘭州作為一個曾經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現在環境質量大大改善,老百姓非常滿意了,這個變化太大了。(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