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龐寶根就做好實體經濟提出建議。 本報記者 梁臻 沈志成 攝
[熱話題]
代表委員建言經濟轉型升級
組合拳打出新天地
本報記者 袁華明 陳佳瑩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轉型升級路在何方?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為浙江今后發展再次定調——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要以翻篇歸零的心態,緊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著力打好轉型升級“倒逼拳”“引領拳”“助推拳”,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倒逼拳——
逼出發展新天地
決不把臟亂差、污泥濁水、違法建筑帶入全面小康。浙江自加壓力,擲地有聲的宣示背后,是倒逼轉型升級的扎實行動。
曾有人擔憂,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一打三整治”等組合拳,水質開始變清了,空間也騰出來了,可GDP指標下來了;原有“低小散”和高耗能的產能是減掉了,可新的產能一時難以接上,會不會影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日前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一手抓倒逼、一手抓市場,在汰劣擴優、提質增效、配優資源、激活主體等方面下功夫,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克服劣幣驅逐良幣。
數字是最好的證明。5年來,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7748億元增加到42886億元,年均增長8.2%,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代表、委員們表示,新的一年,必須以“治理污水”為突破口,深入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打出轉型升級“倒逼拳”。
反向倒逼,瞄準的是外部環境改善,將落后產能逐步清空。“五水共治”開展以來,水清、岸綠、天藍的地方越來越多。以治水為突破口的環境整治,更是倒逼浙江產業轉型升級,在“牛奶河”、黑臭河逐漸減少的同時,產業發展躍上新臺階。
省政協委員、湖州納尼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順華,對“淘汰落后產能為新的高水平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深有感觸。他說:“我們按照去產能要求,加快騰籠換鳥步伐,同時積極引進廢氣處理、污水處理、煤改氣等環保項目,企業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一些代表和委員表示,面對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要素資源結構變動,必須尊重市場和產業規律,處理好短期增長與長遠能力提升之間的關系。
反向倒逼不是簡單做減法,同樣也要做加法。一些經濟界委員表示,踐行節能減排,在減法中做加法,通過環境倒逼組合拳逼走低端落后產能,發展高精尖優產業,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五水共治”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是轉型升級的好抓手,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發展。省政協委員、杭州師范大學三替學院執行院長劉偉文在調研中發現“五水共治”在農村層面的治理成效明顯,但在城鎮治理方面還需加大力度。她建議,加強“五水共治”長效機制建設,關鍵是加強城鎮“五水共治”。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