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制造業轉型升級還缺啥?
執筆|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許金晶
對于國內制造業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型制造業企業來說,要想實現從“制造”到“智造”、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從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向綠色低碳生產方向的轉型,尚需攻克難關,蘇南制造業也是如此。
1. 資金不寬裕。資金是轉型升級過程中重要的影響因素,要轉型升級,要技術改造,最后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個“錢”字。對于蘇南制造業中的領軍企業來說,流動資金一般比較寬裕,銀行也樂于提供貸款。但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實現正常生產經營的融資都很困難,更別提轉型升級了。
例如“機器換人”,此次受訪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有計劃實施,但這一計劃的最低投資也要在1000萬元以上,類似上述昆山某汽車配套設備企業,每年的技術改造費用都在1億元以上,這樣的支出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是不小的資金壓力。
我們調研中還了解到,常州一家化工企業由于在前幾年化工行業整體形勢良好的情況下,沒有及時進行環保投入,在近期公司嚴重虧損的情況下,又必須按照政府環評要求,投入上億元進行環保設施改造,企業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
隨著物價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震蕩和原材料價格的極大波動,蘇南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控制難度更加突顯,從而制約了企業投入足夠多的資金用于轉型升級。
2. 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和支撐要素。蘇南的制造業企業有相當一部分位于縣、鎮甚至村級單位,這些地區的文化、醫療、教育等城市軟環境相對不足;即便對于蘇南的核心區域——蘇州、無錫、常州三市來說,它們在綜合發展水平和吸引力方面,也仍然跟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有明顯差距。此次受訪的大多數企業都反映,企業在高端領軍人才、研發設計團隊和技術骨干等方面,尚存在明顯的缺口,招募高端人才比較困難并且容易流失。人才的結構性失衡同樣制約著蘇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推進。
3. 技術改造后的人員安置壓力大。在蘇南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隨著技術改造實現智能化生產,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一線工人被淘汰。目前企業的做法是先淘汰年齡大的,年齡較輕的通過再培訓,重新實現上崗。但隨著制造業轉型的不斷升級,原有一線工人的安置壓力會越來越大,將會成為今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挑戰。
4. 產品和技術創新有比較高的風險。如果新產品開發失敗,前期投入的成本便難以收回,本來資金就捉襟見肘的中小企業對此將難以承受;即使開發出新產品,可能也會面臨前期推廣難的問題,新產品市場認知度較低,產品滯銷也是一種風險。而由于當前市場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到位,企業花巨大精力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很容易被同行業其他企業用較低成本模仿,甚至在被模仿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再創新,品質超越被模仿產品。
5. 各級政府在產業政策導向上有偏差。國家的產業政策側重于從宏觀角度全面權衡和考量,而地方政府優先考慮的是本地的發展,各級政府產業的政策方向不盡相同。而部分產業政策缺乏延續性,令企業無所適從。
調查
制造業轉型升級,企業最希望政府做什么?
關于政策支持
進一步減政放權,減少對企業的行政收費,切實為轉型升級的企業減負。
在節能減排、產品升級等方面給予足夠政策扶持,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走出地方保護主義的誤區,對規模企業為了市場壟斷進一步擴張產能和部分企業以低端產品、低價格進行市場競爭的行為進行管理和引導。
關于融資渠道
加強政策引導,讓更多的政府扶持資金、銀行借款、民間借款流向創新性企業。
進行金融體制創新,建立科技型專業銀行。
支持大型企業上市融資,用募投資金來投入新的業務板塊,推動企業戰略轉型升級。
關于配套服務
重視公共研發平臺建設、知識產權交易及保護等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
建立健全科技保險制度,引進風險投資,鼓勵聯合開發分攤風險。
鼓勵行業協會或中介機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利用中介機構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持續投入基礎設施和城市軟環境建設,提升對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充分發揮高端人才的作用,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效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