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南四環外豐臺槐房 處理污水規模達每日60萬立方米
亞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廠明年建成投用
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工程,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2013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和《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僅污水處理“三年行動方案”建設項目的規模,就相當于以往十年的設施建設體量。日前,筆者從市政府了解到,清河污水處理升級改造工程、豐臺河西再生水廠等34個項目已建設完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總設計處理能力達21971噸/日,已經實現目標的95%。
年底前污水處理八成以上任務能完成
在豐臺南四環外的地下,一座占地31公頃、處理規模每日60萬立方米的槐房再生水廠正悄然成型,這座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廠明年6月建成后,城南地區污水處理能力將顯著提升,覆蓋西起西山八大處,東至展覽館路,北起長河,南至豐臺,流域面積約137平方公里的涼水河區域。此外,清河、定福莊和高安屯還將新添3座再生水廠,現有高碑店等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也正“改頭換面”,這些設施在明年6月底前都將建成投用。
“‘三年行動方案’各項工程均已進入收官階段,到今年底,八成以上任務能完成?!?市排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清河污水處理升級改造工程、豐臺河西再生水廠等34個項目已建設完成,污水處理能力已由2012年底的398萬立方米/日提高至467萬立方米/日。新增再生水生產能力142萬立方米/日,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300噸/日,完成1112公里污水管線和419公里再生水管線建設,分別占任務目標的86%和87%。到今年年底,肖家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海淀稻香湖再生水廠、昌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等18個項目將相繼投入運行。
到“三年行動方案”任務目標完成時,全市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將從2012年底的41座增加到67座,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從398萬立方米/日增加到672萬立方米/日,增加近七成。(下轉第二版)
污水管線從7857公里增加到9147公里,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中心城區達98%。屆時,北京中心城區排水和再生水設施能力將大幅提升,在排水管網收集及防汛、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等方面,能夠全面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在減排、環保方面的要求,有力提高北京水環境的質量。
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已實現目標的95%
2014年,本市生活垃圾產生量733.84萬噸,日均產生量2.01萬噸,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在三環路上可排滿一圈。按常住人口統計,平均每人每天制造近1公斤垃圾。目前,全市共有垃圾處理設施39座,雖然全市生活垃圾能日產日清,但垃圾處理設施運行仍處于“緊平衡”狀態。
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三年實施方案”,到2015年底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能力23100噸/日。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總設計處理能力21971噸/日,已經實現目標的95%。
“三年實施方案”共確定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廚垃圾集中處理以及滲瀝液處理等44項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11項。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日處理能力3000噸的魯家山焚燒廠于2013年底建成投產,南宮堆肥廠擴建新增日處理能力1000噸投入運行。
剩余33項建設任務中,19個項目進展正常,部分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南宮、海淀、朝陽高安屯二期等3個大型骨干焚燒設施都已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預計年底建設完成,將新增焚燒日處理能力4600噸;擱置建設達5年之久的阿蘇衛焚燒發電廠已于5月30日重新啟動建設,密云、懷柔垃圾焚燒廠預計年底前開工建設。延慶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與餐廚垃圾處理廠近期將建設完成,豐臺、通州、魯家山、順義等餐廚垃圾處理廠、馬家樓轉運站全密閉、董村和安定滲濾液處理等項目進展正常。
在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本市也走在了全國前列。2014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9.59%。比如位于高安屯的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主要承擔著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任務。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大煙囪雖然不斷冒出白煙,但白煙的成分全都是二氧化碳,不含其它有害物質,煙氣排放嚴于國家標準和北京市地方標準。
據介紹,我國于2014年7月1日已實施最新的垃圾焚燒排放規定,要求二口惡英排放濃度每立方米煙氣含量小于0.1納克,“這也是歐盟標準,是世界通用的、最嚴格的標準?!?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說。經過權威部門檢測,魯家山焚燒廠已經達到這個標準,未來新建和已建的焚燒廠也都必須達標。
進度滯后項目市政府跟蹤督查
根據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三年方案”,本市還有2個再生水廠項目尚未開工,2個污泥無害化項目進度滯后,以及房山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等14個項目相對滯后。在污水處理方面,市水務局等有關部門和區縣將進一步加強調度、主動服務,按照“綠色通道”項目有關政策,加快辦理相關審批手續,扎實做好污泥無害化項目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市市政市容委等相關部門和區縣表示,要細化工作任務,倒排工期,推動部門信息共享,創新審批管理方式,縮短審批完成周期。要為項目落地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完善垃圾處理環境補償機制和各類財政補貼機制,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市政府績效辦將對進度滯后項目開展跟蹤督查,實時掌握各項任務落實情況。(徐靜蕓)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