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周年。截至12月3日,本市實際利用江水8.12億方,超過中線工程調水總量的三分之一。市水務局表示,南水進京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市用水緊張的局面,但本市水資源緊缺形勢依然嚴峻,按照2015年供水總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計算,江水進京8.8億方(預計到年底)僅能補足年均缺水量8.72億方。
去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市按照“調得進、用得上,確保安全”的要求,制定了“喝、存、補”利用原則,最大限度地利用江水。據介紹,長江水供水范圍覆蓋中心城、豐臺河西地區、大興北部及門頭溝新城等地區,惠及人口達1100多萬。
本市盡最大可能利用江水,用水量達5.35億方,比計劃用水量4.98億方多0.37億方。自來水廠日最大利用南水量達到200萬方,高于原計劃日最大用水量167萬方。郭公莊水廠、第三水廠、309水廠、第九水廠、城子水廠、田村山水廠和長辛店第一水廠等7座水廠累計使用南水北調水5.35億立方米,日取水量達190萬立方米,占城區自來水日供水總量的60%以上。其中,第九水廠江水與本地水兌水比例提前五個月突破4:1。
年初,本市自來水廠利用本地地表水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75億方。密云、懷柔、大寧及十三陵等水庫存蓄江水1.25億方。同時,105個單位的157眼自備井的置換工作也已完成,日置換水量4.4萬方,置換人口48萬人。截至11月底,全市地下水開采量比去年同期減少0.95億方。另外,還利用南水增加城市河湖用水1.09億方,改善城市河湖水環境。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表示,接下來還要進一步新增外調水量,包括從山西、天津、河北等地調水,形成京津冀水資源的聯合調度,以分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壓力。按照規劃,北京還將在2030年前,構建起首都多元化外調水保障體系。
(責任編輯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