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記者 劉軍 孫成)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安徽合肥在全國率先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取得規范和增值雙重效果。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等農村產權交易活動缺乏市場規范,隨意性大、交易糾紛多。自去年10月開始,安徽合肥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在全國率先建設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引導農村產權合理交易,取得較好的規范和增值效果。
國慶前夕,在安徽廬江縣白湖鎮吳渡村,記者見到了蓮藕種植大戶夏維新。今年他通過網上競標取得了這個村2020畝土地十年的經營權。夏維新說,一次流轉2000多畝土地,在以往絕非易事,而這次他只將相關材料提交到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并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參與競標,就幸運地競標成功,取得了經營權。
夏維新:廬江縣土地流轉這塊,全部要通過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我們把相關資料備齊,送到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再打入定金,然后上網競標。
吳渡村黨總支書記喬學平告訴記者,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村里土地原來大多由少數村民代耕,普遍存在價格約定隨意性大、責任不明確,租金兌現不及時等問題,矛盾糾紛日漸增多。為了化解這些矛盾,村里進行廣泛動員,和村民簽訂委托代理書,決定將這些土地集中進行流轉。
喬學平:我們把這個土地提交到市土地交易平臺,進行發包以后我們簽訂合同。價格按照500斤稻子國家當年的最低保護價,當年的12月31號之前交齊,很規范。
規范的交易,合理的價格,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當地村民。
記者:原來你們這這個租金是多少錢?
吳渡村段屯村民組村民段才榮:多的四五百,少的兩三百。現在是500斤稻子,還是根據國家最低保護價給我們。
記者:你覺得這個價格還是合理的是吧?
段才榮:肯定合理,這個價格還是活的,稻的價格漲了,它還可以漲!
讓村民們贊不絕口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其實醞釀多日,合肥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規范農村產權交易管理的意見》、《合肥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并從去年10月份開始,逐步建起市、縣兩級有形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目前,合肥市明確要求所有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使用權、林地使用權、水面等8類農村集體產權交易項目應在農村產權交易所及其分支機構進行公開、公平交易,鼓勵農戶、個人的產權交易通過農交所進行。
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黃洋洋:信息在網上公開發布了,意向競買人通過網絡了解過以后,向平臺報名競價,平臺搭建一系列的游戲規則,使得這個交易更公平,老百姓也放心了,而且這些產權真正實現了增值。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