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珠三角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場會上,珠海市市長江凌表示,自2012年開展幸福村居創建活動以來,珠海投入創建資金達51億多元,基本實現了強村富農的階段性目標。
據悉,珠海市從2012年開始大力開展幸福村居創建活動,從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環境宜居、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固本強基等六方面統籌推進,3年來珠海農村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新變化,農村居民幸福感普遍增強。目前,保潔員、垃圾轉運點覆蓋95%以上的村居,到年底污水處理將覆蓋全部行政村居;90%以上農村社區覆蓋了社工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三分之一的村居建立了金融服務站。
在創建工作中,珠海注重創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使農村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35名市領導分別掛點35個村居,每月研究一次農村工作;209個村居都有1個處級單位、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協委員、1名企業代表、1名駐村干部和1名大學生村官。根據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將村居分為生態農業型、古村落型、園區服務型、城鎮化型和海島型;打破“規劃不下鄉”的陳規,209個村居全部編制了建設規劃和行動計劃。(經濟日報記者 李茹萍)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