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的手機怎么處理,是送給親屬二次使用還是丟棄,又或是閑置讓其在家中“吃灰”……記者走訪發現,近些年興起的回收經濟,不僅可以讓閑置的數碼產品煥發“第二春”,還有推動環保、促進消費等諸多益處,而回收平臺也通過諸多措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二手產品 有人熱衷有人謹慎
剛大學畢業不久的賈瑞鵬是一名典型的二手數碼產品愛好者,從“買舊”到“賣舊”,這種靈活的消費模式讓他能夠緊跟科技潮流,同時又不會給自己的錢包帶來太大“負擔”。“第一次接觸到二手數碼產品是在大一時的一個偶然機會,在校友群中看到一臺二手平板電腦,當時正有需求,因為新機的價格讓我有些猶豫,這臺二手的平板電腦可以正常使用,且價格較新機便宜一半多。”賈瑞鵬回憶,出于好奇,他向賣家詢問了細節,賣家也耐心向他展示了產品的功能和使用情況。最終,他買下了這臺二手平板電腦。
使用一段時間后,賈瑞鵬發現這臺平板電腦的性能完全符合他的需求,沒有質量問題,只是電池電量有些虧損,這次成功的經歷讓他對二手數碼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對二手市場的深入了解,賈瑞鵬開始意識到二手數碼產品具備性價比優勢,不僅有手機和平板,還有各種數碼配件、相機、電腦等。賈瑞鵬說:“數碼產品更新換代很快,習慣二手經濟,可以幫助自己以較低成本不斷嘗試新產品,只不過自己需要對這些產品有一定了解,從而有能力判斷是否物有所值、哪些缺陷是不影響使用的。”
與賈瑞鵬不同,家住鳳城八路的市民王路表示自己還未購買過二手產品。他坦言:“全新的數碼產品價格貴一點,但質量有保證,總覺得二手數碼產品“水很深”,此前就刷到過一些視頻曝光——會有二手手機是翻新機。而且自己對這些產品也不是很懂,與其擔心‘踩坑’,不如購買全新產品,而且出現問題也有售后。”
多重質檢 二手產品也有“身份證”
二手數碼產品的質量問題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如何消除這份顧慮,二手回收平臺也各有方法。4月26日,記者在位于西安大融城的轉轉二手手機回收店內看到,該店面布置與品牌手機店無異,陳列臺上擺放有代售的各品牌二手手機,手機外包裝有塑封膜,前方還放置有手機信息的銘牌,標注有新舊程度、型號、電池容量、保修期、官網價及二手售價,店內一處墻壁上懸掛有回收數碼產品的減碳換算,“平均每一單二手手機的交易,可以減少25公斤的碳排放,相當于5棵樹一天吸收的碳排放……”柜臺前,一位市民正準備出售自己的閑置手機。
“為保證手機質量首先會把好回收這第一關。”在店內的一塊估價屏幕前,轉轉西安城市運營經理吳卓演示道,市民群眾到店后,可根據提示,選擇要回收產品的型號、購買渠道、剩余保修期、電池健康情況、個人賬號情況、外殼情況等,得出一個先行估價。如果整體滿意再交予店員,店內專門的質檢員會進行第二次實體檢查,完成后再給出一個估價,如果消費者接受,會現場消除手機內個人信息,給消費者轉賬,完成回收,質量不過關的手機首先就會卡在這里。
吳卓介紹,回收后的手機會統一發至平臺的質檢工廠,進行多工序的復檢,消費者在App內可以通過監控看到質檢中心的實時畫面,完成質檢后每臺手機會附上一個二維碼,相當于這個產品的“身份證”,掃碼可查看是哪名工程師檢驗的以及具體驗機結果,做到流程可追溯。“對于銷售的二手數碼產品,消費者還享有7天無理由退貨及一年保修的權益,有時候買全新的還有小概率買到瑕疵品,但買二手的,反而能更加放心,因為每臺機器都經過多重關卡才能擺到柜臺上。”吳卓說。
三檔分流 保證質量又助力環保
同行業的愛回收平臺同樣也為二手數碼產品提供7天無理由退貨及一年保修的權益。4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熙地港的愛回收線下店內,兩位消費者正在選購二手數碼產品。
“目前我們有三種方式可回收消費者閑置的數碼產品,分別為線下門店、預約上門以及郵寄回收,足不出戶即可將舊物煥發新生,回收的手機也可換購店內二手手機。”西安愛回收區域經理陳志強介紹,在質量保證方面,平臺會將回收的數碼產品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種是品相很好的,這一類會進入嚴選渠道,店面內擺放的是這類的,針對個人消費者;第二類是品相次之,會銷售給B端客戶,這些客戶更注重數碼產品的實用性,而非外觀成色;第三類則是無法二次銷售的,會通過合作的專業回收企業進行統一處理。這些數碼產品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個人如果當垃圾扔了,其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屬會對環境造成損害。“每年平臺處置報廢設備22.3萬臺,減少電子產品污染可達36噸。”陳志強說。
“這個品牌手機的價格能否再便宜點?”采訪過程中,一位消費者對店內的手機有了興趣,她告訴記者:“相較于二手平臺,是不是個人二手店會更便宜些。”對此,陳志強也解釋道:“現在店內還有補貼促銷價,價格還能再減,而且相較于個人二手店,平臺的質量更有保障,還有完善的售后,這也就牽扯到了二手回收行業的一個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同樣是95新成色,可能判斷的標準不一樣,每臺手機的定價也會有區別,平臺也希望通過規范的回收、嚴選銷售流程,盡可能統一標準,從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這樣也可以倒逼整個行業的規范發展。”
“國補”助力 二手數碼產品行業潛力大
今年一月份,西安市商務局、西安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安市財政局聯合發布2025年西安以舊換新政策,其中包括補貼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不斷推出的“國補”政策是否讓消費者更加“喜新厭舊”,從而影響到二手數碼產品回收、銷售行業?
“‘國補’的推出實際對二手回收經濟也有一個促進作用,‘國補’加快新機流轉,也促進舊手機的回收,這些回收的手機最終促進了二手品類的豐富、機型多樣,也可以提升二手機的性價比。”吳卓介紹,轉轉數據顯示,今年4月4日以來,環比上一周期,西安地區某品牌系列手機銷售訂單量環比增長超70%,其中的旗艦機型增長更是接近翻倍。同時,西安線下門店交易量持續上升,該品牌手機銷量環比增長超30%,回收訂單量亦有顯著增長。
陳志強也表達了相同的行業趨勢,他表示:“‘國補’促進了數碼產品的流通循環,同樣帶動了二手回收行業的發展,近些年平臺電子產品的交易量年同比增長22.7%,今年1-2月,平臺手機品類回收額同比增長100%。而且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歐美國家的數碼產品回收利用率在40%左右,目前國內這一數據處于10%-15%。下一步,平臺也將加強回收網絡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行業整體的專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加強產業鏈協作,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鼓勵市民群眾積極參與舊手機回收。”
二手數碼產品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程飛也提醒,購買二手產品時,可以多做做功課,學會貨比三家,最終無論選擇二手平臺還是個人二手店,都要堅持“先驗機后付款”的原則,并養成保留交易記錄的習慣。 (馮曉瑞)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