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對100個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209名先進工作者和9名勞動模范進行表彰。其中,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獲評“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
機制先行 打造特色
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于2017年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實體化運作的河長辦,抽調11個部門人員集中辦公,打造涉河涉水工作協調調度平臺,負責全省河湖長制組織實施以及河湖管理保護具體工作,承擔福建省河長制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多年來,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水利部、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準確把握內涵要求,結合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實際,牽頭起草實施方案,提出了黨政同責、流域統籌、雙總河湖長等一系列建議,得到福建省總河湖長采納,全省推行,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河湖長制運作機制——
在全國率先實行區域+流域設立河湖長、黨政雙總河湖長,總河湖長由省委書記、省長共同擔任,市縣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全部擔任河湖長;
在全國率先實行黨委政府逐級報告,每年述職考核,定期通報會商,適時約談督辦,形成了系統化的督導考評機制;
在全國率先將河湖長制納入地方法規,出臺《福建省河長制規定》,制定17項工作制度。
……
統籌協調 狠抓重治
好機制“揚鞭”先行,還需謀求長遠發展。
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堅持眼光向外,突破水利邊界,大膽統籌牽頭,敢于較真碰硬。
在常態化監管中發現問題,牽頭整合補齊了鄉鎮交接水質監測斷面1100處,實現了市縣鄉水質交接斷面監測全覆蓋,并在全國率先實時公開水質監測數據,同時組織開展專項摸排,全省共排查整治河湖“四亂”問題2萬個,開通96133河湖長制監督電話,設置1.39萬個河湖長公示牌。
在項目化運作中解決問題,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推動閩江流域“六大攻堅戰役”、九龍江流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復工程,策劃實施了一批補短板、利長遠的治理項目。
在全流域協同中破解難題,牽頭編制了一河(湖)一檔一策,將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頭治理,產業轉型升級、污水處理基礎短板等納入河湖長制工作重點。
問題導向 創新推進
此外,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以機制活為牽引,在深入推動和一線實踐中直面問題、破解難題、完善制度,以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自覺,推動河湖長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該處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法院、檢察院全部入駐河長辦,開展聯合監督、聯動執法,推進行刑銜接,強化了河湖管護的“威懾力”。還聯合七部門出臺《福建省河湖“天地網”管理辦法》,通過深化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構建“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工作機制,持續提升河湖監管信息化、精準化水平。
同時,成立福建省幸福河湖促進會、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制定全國首個省級幸福河湖評價、河湖健康評價標準,發布全國首份河流健康藍皮書,對全省179條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進行了全覆蓋評價。通過建成河湖長制信息平臺,匯聚35類、1.5億條涉河涉水信息,形成河湖長“一張圖”,并利用河湖監測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形成河湖“健康碼”,實時展示河湖健康狀況,倒逼河湖長履職盡責。
開放融合 全民參與
這些年,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省人大開展河湖長制專項檢查,對各地落實河湖長制進行監督;省政協開展河湖長制專題協商,出臺《“政協委員河長”民主監督規范》;團省委、省教育廳、省婦聯、省工商聯每年持續開展“河小禹”、青少年學生“四個一”、“巾幗護河”、“企業河長”等專項活動,挖掘了一批基層節水護水典型經驗和先進人物;發動環保熱心人士擔任“鄉愁河長”“民間河長”等;開設網站、微信平臺,策劃開展“十個一”系列宣傳,推出百集系列報道《幸福河水聲》,全方位呈現福建省主要河流美景……堅持開放融合,讓福建省河湖長制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全力支持、各行各業聯手推動,形成全民行動體系。
如今的福建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團結奮進、認真履職、大膽創新,不斷抓好福建河湖長制工作推進落實,探索出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河湖長制“福建經驗”。福建省河湖長制工作連續6年獲得國務院正向激勵,中組部連續5年邀請福建在全國河湖長制培訓班上授課;木蘭溪成為全國首批17條示范河湖之一,入選中組部主題教育案例;探索的河湖長制六大創新機制、六大“組合拳”等特色做法,先后在中辦、水利部專報刊發,水利部部長批示全國推廣;2021年獲評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先進集體。(呂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