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優質的健康服務,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健康是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必然要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為其提供支持性的養老、預防、醫療、康復、照料環境,通過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來極大地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財政負擔。近年來,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在維護老年人健康這條路上潛心探索,積極推進,卓有成效。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老年人健康快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里有兩組數據:一是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二是我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也就是說,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時間帶病生存。這說明我國老年人患病比例高,進入老年后患病時間早,帶病時間長,生活質量還不是很高。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獨立自主和參與社會的重要基礎。
隨著市四院北區醫養結合中心的試運行,該院在“維護老年人健康行動”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贊揚。另一邊,隨著西區竣工后,即將投入使用,其老年病科將在原基礎上進行人員、設備、功能、病房的擴充,屆時可緩解社會上老年人看病難養病難的問題。
該院老年病科的馮如剪主任說,社會節奏快,子女疲于工作壓力,對老年人的健康疏于關心,這是一個不應該卻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四院領導班子在前幾年的研討會上就針對老年人健康這方面點明了發展方向,并分批分期組織專業醫師赴京津等大醫院學習培訓,同時按照“醫養結合”的戰略布局,積極籌劃,穩步推進。
近來,市四院以老年病科為主多次開展系列工作,如組織開展老年健康宣傳周的活動,宣傳老年健康知識和老年健康的政策;開展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這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發揮家庭醫生(團隊)的作用,為老年人定期體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開展老年健康大講堂、義診活動等等。目前,該科室正計劃對失能的老年人進行評估,方便今后為他們提供適宜的服務。
同時,馮如剪主任還提醒廣大老年人應該注意老年健康包括衣食住行和運動、限酒、戒煙等方面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是飲食。老年人很有特點,飲食過剩和營養不良兩個交叉,我們叫飲食不均衡,老年人的飲食當中一定要五谷雜糧、蛋、肉、奶、纖維素、水果、豆綜合飲食,都要綜合吃。另外,建議老年三餐兩點,這樣把飲食都吃到,老年人健康飲食會比較好一點。
二是運動。老人的運動要適度、循序漸進,要有一種社會參與感,大家在一起。運動也分種類,我們一般講有強度性、柔韌性、耐力、平衡性運動,不能單一的運動,不能都去跳廣場舞,也不能都去健走,因為各種運動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平衡運動對防跌倒,柔韌性運動對拉筋骨也有好處,強力性的運動,防止持重物的時候有損傷,各種運動一定要結合起來。比如說太極就是比較綜合的運動。
三是體檢問題。老年人的體檢非常重要,特別是65歲以上,國家也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費健康管理,包括評估,體格檢查和健康指導,各地的社區衛生中心、衛生站都在做這項工作。子女可以監督,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四是關于血糖和血壓。這個可能比較敏感,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我們講是一個癥狀,現在可能沒有太多的病引起,如果控制不好,時間長了對一些心臟病、中風等一些其他病就會出來,一定要控制好,對于血壓的控制,建議隨著年齡的增加每天至少要測個兩三次,一定要平穩安靜的情況下,這樣比較準。對于血糖現在手段也越來越方便,要自己監測一下,每周至少監測一兩次血糖,空腹血糖小于7.8個毫摩爾/升就好,餐后血糖小于11.1就好。另外,老人的睡眠也非常重要,一般睡眠保證七到八個小時,以老人早晨起來感覺到不困不乏為好。最近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午睡對健康非常有好處。所以,我們建議老人盡量有一個午睡的習慣,這樣會好一些。
醫師簡介:
馮如剪,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衡水市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衡水市急救醫學會副會長兼常務理事,承德醫學院優秀帶教老師,從事內科工作多年,主攻心內、腦內、內分泌、呼吸重癥等,主持省級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12篇,心內科專著一部。
(責任編輯 :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