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白云區完成了22個街(鎮)共321株古樹、2個古樹群的數據采集和信息錄入工作,編制了《白云區古樹畫冊》《普查報告》等材料,使每一棵古樹都有了獨立檔案和“身份證”。
為什么要煞費苦心地保護古樹?簡而言之,因為珍貴。正所謂“名園易得,古樹難求”,一棵樹要屹立數百年不倒才有資格稱之為“古樹”,實屬不易。正因此,它們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科研、經濟等價值,是森林資源中的寶貴財富。
除此之外,古樹還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寄托著居民的情感和鄉愁。古樹之“古”,代表著綿長的歷史、深厚的底蘊。就像廣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城市,城內古樹名樹眾多,它們是“廣州故事”的重要“講述者”,讓城市更有味道、更具魅力。保護好它們,就是留住記憶、守護鄉愁,就是提升城市的魅力、文化吸引力。
當然,古樹保護并不容易。它們品種各異,又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對人力、時間等成本投入提出了很高要求。正因此,用好信息化手段至關重要。白云區歷時近兩年,通過GPS定位對一棵棵古樹建檔立冊,這為今后更精細、精準地管養、保護打下了基礎,提供了更大便利。從長遠看,這種方式值得推廣借鑒,讓廣州每一棵古樹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都有人管。此外,數據庫有了,還要用好。比如在集各方之力方面多多嘗試,強化對古樹保護的宣傳引導,讓更多市民了解、參與,甚至借鑒文物認養等方式,讓更多人成為古樹的守護者。(夏凡)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