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大白天出門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但晚上乘著涼風散步,看看夜間行動的各類動物、小昆蟲,或者感受博物館內不一樣的夜晚,成了上海游客尤其是親子家庭爭相體驗的熱門項目。
上月底,上海植物園推出的40個“暗訪夜精靈”名額上線3分鐘即被一搶而空;運作到第七年的“辰山奇妙夜”夏令營名額同樣要拼手速才能搶到;上海野生動物園與房車住宿結合的夜游項目雖然價格不菲,但仍不缺“粉絲”。今年,世紀公園、濱江森林公園均推出夜游內容。這類夜游項目能否進一步擴大,惠及更多游客?
走進上海植物園尋找“夜精靈”
上周六晚7時半,天色完全暗了下來,在和帶隊志愿者約定好“保持安靜”“要有耐心”后,一群孩子走進了上海植物園的夜色中。
植物也睡覺嗎?動物為什么晚上出門?植物園有哪些“夜精靈”?帶著這些疑問,孩子們打開頭燈在園內尋找。走到一片水池邊,帶隊老師讓大家關上手電筒和頭燈,放低聲音:“大家仔細看,那里有好幾只螢火蟲!”孩子們屏息凝神,順著志愿者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幾個閃爍的光點在黑暗中放出溫暖的光。“媽媽快看,這里也有!”緊接著,更多螢火蟲被孩子們發現。
在志愿者的講解下,孩子們了解到這種螢火蟲名為黃脈翅螢,是上海分布最廣、最常見的種類。黃脈翅螢約5毫米長,只在生態環境較為良好的地方生活,城里難得一見。
首戰告捷,接下來尋找“夜精靈”也變得很順利。樹上悄悄伸出一只爪子的小壁虎、草叢里的灰巴蝸牛和螳螂、雨后爬出泥土的蚯蚓和鼠婦、池塘里藏在荷葉邊的小龍蝦和螃蟹,很多時候,眼尖的孩子們發現得比帶隊志愿者還早。之后,大家又陸續找到了鍬甲、天牛、獨角仙等甲蟲。
公園夜游成通識教育重要一環
“蚯蚓、西瓜蟲,還有蟬蛻,這些平時在小區也能看到,只是大家不太會留意。在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下去觀察和探索,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也是一種科學啟蒙。”帶孩子來參加植物園夜游體驗的家長杰西說。據了解,今年6月底,上海植物園開啟2018年“精靈之約 暗訪夜精靈”報名通道后,名額3分鐘內被一搶而空。
作為上海最早開始科普夜游項目的公園,上海植物園經營策劃科科長趙鶯鶯說,體驗項目累計參與人數突破12000人次。活動舉辦十年,為何還如此搶手?趙鶯鶯說,這和人們的環保、生態理念進步有關。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家長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公園夜游成為通識教育的重要一環。由專業團隊帶隊,夜游活動不僅傳授物種方面的知識,還鍛煉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受到不少家長認可。
近幾年,辰山植物園“辰山奇妙夜”兩天一晚夏令營也累計接待量超過3500人次,也是拼手速才能搶到名額。三年前開始與一家房車營地聯合推出夜游項目的野生動物園,一大一小兩名游客的夜游套餐高達1980元,依然吸引了不少親子家庭。
今年,世紀公園宣布推出“世紀夜貓子行動”。相關負責人張引說,世紀公園的夜游項目和上海植物園類似,也是讓老師帶領小朋友進行動植物的觀察和科普,但在動植物的種類、活動安排上有所差異。“我們的活動主要圍繞公園內的荷花池,能看到更多水生動植物。在行程安排上,我們增加了集點、手工制作、探秘尋寶等游戲概念,讓孩子們的體驗充滿探索性,寓教于樂。”世紀公園夜游項目將于7月中旬開展。此外,上海歡樂谷也在暑期推出17時至20時30分的夜場,滿足一部分游客的夜游需求;上海玻璃博物館、上海海洋水族館等則都曾在暑期推出“博物館奇妙夜”“夜宿海洋館”等活動。
不具備大規模開放條件
夜游項目受歡迎并非上海獨有。早在1994年,新加坡就開出全世界第一家夜間野生動物園。這座專為夜間動物設立的公園內有喜馬拉雅丘陵、熱帶非洲等47種不同的自然環境,先進的照明技術可讓游客搭游園火車或走步行道觀賞動物,又不干擾它們的夜間活動。對于去新加坡的游客而言,夜間野生動物園幾乎是必“打卡”的景點。
既然上海夜游項目如此受歡迎,各大公園、動物園的夜游項目是否能向更多市民游客開放,讓更多人領略到奇妙的夜間世界?對此,幾家公園夜游項目負責人均表示,暫時不具備大規模開放夜游的條件。
張引說,世紀公園面積較大、水系較多,公園尚沒有能力在所有區域進行燈光、安全方面的保障,游客自己探索很有可能遇到危險。“為了進行公園夜游項目,我們增設了護欄、燈光和安保力量,投入非常大,每組探索時也有專門的領隊和志愿者陪同,但這樣的設置很難覆蓋整個園區。”在趙鶯鶯看來,沒有老師的指導,夜晚大規模開放的公園就和一般的社區、綠地等并無區別,“你會覺得夜晚的小區很有趣嗎?大概不會吧。”辰山植物園方面則表示,公園夏令營活動涉及住宿,接待規模有限,加上園內水域面積很大,夜游規模同樣受到一些限制。
怎樣才能讓夜游項目惠及更多人?推廣科普知識,推動自然教育生活化或許是個方法。據透露,為了讓全上海的小朋友在自己居住的社區也能探索大自然的美好,上海植物園從2016年起推出夜游項目社區版,帶小朋友拜訪上海各區土生土長的“小精靈”,今年預計開展約32個場次。“小區里能觀察到的物種也很多,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家長就能帶著孩子進行觀察。”一些自然科普組織、小眾旅行機構等也不斷以科普考察、推出夏令營產品等切入申城暑期夜游市場,成為一種有益的補充。(記者 裘雯涵 李寶花)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