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波與奶奶婆。趙雪 攝
高靜波與丈夫家人。趙雪 攝
長城網廊坊3月27日訊(記者 孫澤恒 通訊員趙雪)在廊坊市文安縣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前許村,有一戶人家以“孝道”聞名鄉里,熟知的村民無一不豎起大拇指。
2010年,20歲的高靜波嫁給了丈夫張帥。結婚前,她就知道對方的家庭狀況——爺爺公張洪林癱瘓在床,奶奶婆王秀蘭年歲已高,公公張歡樂常年患病。但高靜波從不在乎婆家的家庭條件如何,她愿意和丈夫分擔一切。結婚后,她堅持選擇留在家中照顧老人。
孝順老人從不嫌臟嫌累
高靜波的奶奶婆王秀蘭已年過七旬,談到這個孫媳婦,她打開了話匣子。“2004年,我老伴兒就患上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那時,我身子骨還行,兒子兒媳們也時常過來幫襯,日子還過得去。隨著歲數大了,老伴兒的病越來越熬人,我有些力不從心了,這時,多虧了靜波主動過來幫我。”
爺爺公張洪林第一次將大便拉在褲子里時,高靜波剛好在屋里,王秀蘭趕緊推著她離開。高靜波卻執意留下,燒熱水,洗衣服……跟著奶奶一起收拾。提到此處,王秀蘭念叨說:“那時她才21歲,還懷著孕,我沒想到,這個孩子真孝順。”
此后,每當張洪林拉了尿了,高靜波與奶奶就像是有了默契,不一會兒就能收拾干凈。為了保持室內衛生,她每天還用消毒液將地擦了又擦,屋里一點異味都沒有。
在高靜波的陪伴下,老兩口的日子不再孤單。無奈的是,隨著病情加重,張洪林的情況越來越不好。高靜波看著爺爺日漸消瘦,總是想方設法地喂他多吃飯。2014年,張洪林還是離開了人世。
照顧公婆如親爸媽一樣
高靜波的公公張歡樂,在20多歲的時候,他突然感到腿疼,但因當時家境貧困并沒有醫治,多年后,病情加重,他才匆忙就醫。
最終,張歡樂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2000年至2007年,他先后進行了三次手術,才能勉強站起來,但膝蓋幾乎不能彎曲,總要直著身子一點一點向前挪步子。
婆婆劉小紅外出擺攤時,照顧公公的重任就交到了高靜波身上。洗衣服、收拾衛生、做飯……一直到晚上,將公公的被褥鋪好后,她才回自己家。第二天,她又早早趕過來,重復前一天的工作,無怨無悔。
“這些活做到了我的心坎里。我沒有女兒,她就像我的親生女兒一樣。”劉小紅哽咽地說,高靜波站在一旁也紅了眼圈。
七旬奶奶婆為孫媳婦點贊
“之前,我一直為大兒子家操心,他是殘疾人,家里窮,兩個孫子可能連媳婦都娶不上。沒想到,這個孫媳婦這樣好。4年前,二孫子也結婚了,媳婦也很孝順。人們都說我命好,好媳婦都趕在一家了!”王秀蘭說。
如今,27歲的高靜波和丈夫在村里開了一家婚慶公司,除了日常工作,二人還經常為鄉里的武術會、秧歌隊進行公益拍攝。張歡樂在弟弟張永樂的幫助下開了一間小工廠,維持家用。張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記者問王秀蘭,如何評價這個孫媳婦,老人雙手豎起了大拇指說:“我沒有文化,就給靜波舉倆這個吧。”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