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1月18訊(記者 韓璐) 近日,央視財經播出了一期名為“廣場舞經濟調查”的節目,節目稱“在過去的兩年間,人數已經突破了一億的中國廣場舞大媽們,讓廣場舞成為了高達千億級的資本風口。”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步伐加快,被稱為“銀發經濟”的老年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因為擁有數以億計的消費群體,老年產業也多被商家稱為“朝陽產業”。有投資者說:“人類在18世紀發現了兒童,19世紀發現了婦女,20世紀發現了老年人。”
如今,繼保健品、餐飲與社區養老、夕陽旅游之后,廣場舞經濟成功引起了市場和資本的注意。廣場舞第一批掘金者已成長起來。
某90后廣場舞創業者在一份報告中分析道:50、60年代中國嬰兒潮的一代人在最近幾年步入退休半退休階段,他們成為了廣場舞愛好者中的主力群體。在單位里工作壓力小,子女大多外出讀書務工,有大量空閑時間,對互聯網的掌握還不熟練,廣場舞因此成為了他們消遣的重要方式。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場舞活動越來越呈現有組織、有領導的趨勢:北京海淀區某小區居民張女士向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她們小區比較大,跳舞的“大媽”數量龐大,甚至分出了不同的陣營,在跳舞場地、音樂音量、舞蹈質量等問題上有明顯的競爭現象。
這與上述報告中的例子非常相似:杭州運河廣場,一共五支舞隊,除了跳舞訓練刻苦動作規范,還會全部統一服裝,每天根據舞曲風格變換服裝,每個舞隊邊上都會圍攏一圈觀眾。觀眾的出現也讓廣場舞從滿足健身需求發展到了滿足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應該意識到,體育本身是一個長周期的生意,廣場舞創業的變現也必將是一個長期耕耘的過程。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