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11月18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幾家老字號趕時髦、搞創新、玩跨界的行動讓消費者感到了新鮮:
上個月重裝開業的百年義利雙井店開店營業,這個原本以面包著稱的品牌,在300平方米的雙井店中,用一半的空間打造出了一間咖啡廳。咖啡、飲料、蓋飯、蛋糕……消費者不必再買完面包和汽水就“走人”,而是可以在現代簡約的環境中坐下來享用老字號出品的簡餐。
10月28日,布鞋界的老字號內聯升推出了“激萌的長草顏團子”和“憤怒的小鳥”系列布鞋,千層底的老布鞋上,出現了“網紅”表情包和搞怪的卡通形象,讓不少網友驚呼:老字號也開始賣萌了。
更讓消費者感到“反差”的,是主要以肛腸痔瘡藥品研發制造闖天下的馬應龍:6月份,該公司推出一款了餅干,號稱是針對腸道亞健康人群開發的一款功能性食品。此前,馬應龍在跨界方面就已經動作頻頻,2009年,馬應龍推出功能性藥妝產品;隨后,又接連推出了馬應龍嬰幼兒護理品系列和中藥飲片等系列產品。
老字號的創新之舉,往往會收獲一些正面的評價。與此同時,近期,英國零售業老字號馬莎百貨宣布即將關閉位于中國內地的10家商鋪,僅保留線上平臺。除了傳統百貨業業績下滑的因素,諸多商業評論的觀點都指向了這家老店固守陳規、不懂變通帶來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老字號創新的嘗試往往傾向于貼近年輕人的品味和習慣:1940年建廠的永久自行車品牌,于2010年推出了以追求自由和健康的“輕客”文化為基調的子品牌“永久C”;歷史更加悠久的吳裕泰推出的茶味甜筒深受年輕人歡迎,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售賣甜筒的門店常年排隊;故宮一改嚴肅形象,推出的宣傳形象和周邊產品,竟讓乾隆皇帝在朋友圈里“火”了一陣,產品創收情況也不錯。
對此,北京老字號資深專家高以道認為,老字號傳承創新是永恒的話題,但創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老字號需適應新的時代要求,但創新的過程中也要遵循商業規律。”
(責任編輯 :支艷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