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吳文治 實習記者 王維祎)進口商品價格高企,卻也難逃質檢高標。11月14日,廣州檢驗檢疫局通報今年1-10月的37批次不合格進口服裝,通報顯示,被檢驗出不合格的服裝共2.5萬件,其中嬰幼兒服裝及童裝共2.1萬件,占比高達84%。
通報顯示,檢出的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纖維含量與標注不符、色牢度不合格、pH值不合格等,而嬰兒褲子、男童襯衫等都檢出上述問題。據了解,我國相關規定要求嬰幼兒服飾的pH值范圍為4.0-7.5,防止強酸、強堿性的紡織類產品對人體造成損傷,并能減少、隔離外界病菌侵入人體。pH值不合格則可能對人體皮膚健康造成破壞,從而引起皮膚過敏或誘發感染。
此外,纖維含量與標注不符容易誤導消費者,導致消費者錯誤購買商品,可能對消費者構成隱瞞和欺詐。色牢度不合格會導致服裝在穿著過程中,碰到雨水、汗水時造成面料上的染料脫落褪色,染料中存有的化學成分可能對人體皮膚產生危害。
進口服裝的質檢安全問題屢禁不止,廣州檢驗檢疫局提醒消費者,穿著新購買的服裝類產品時出現皮膚瘙癢、起疹等過敏癥狀,應立即更換,并根據自身需求向服裝銷售平臺或消費者權益協會進行反饋。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