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杭州市余杭街道是浙江省唯一的“雙千年古鎮”,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2014年,街道范圍內排查出104幢C、D級危房,至今仍有不少老人居住其中,安全狀況令人擔憂。近日,中國之聲對此進行了報道。昨天,杭州市余杭區做出回應,將加快治理改造進度,盡快勸離危房居住人員。
走進余杭街道的直街,明顯感到這條老街的年代感,幾乎每隔一小段距離就能發現一間或者一整排飽經滄桑的老房子。其中,不少房子的墻體已經發生傾斜。直街住戶表示,“明顯可以看到,墻已經歪了,里面已經這樣。我93歲的老媽住在這里。沒辦法,我們以前住在外面的。樓上住不了,全部漏了。”
從直街拐到吳家弄,情況更加糟糕。吳家弄3號目前住了三戶人家,這幢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房屋如今顯得十分破舊。在雨水的沖刷下,墻體外的石灰早已剝落,多處裂縫清晰可見,而從屋子外面看,高于屋頂的墻體已發生了明顯傾斜。住戶史大爺介紹,往后面看,這堵墻不像樣子,原來還有石灰,現在石灰都已剝落,下起大雨來比較危險。
類似史大爺這樣的住戶并非少數。2014年,余杭區住建局曾委托第三方對社區危房進這行排查,結果鑒定出危房104幢。史大爺家也是在這次排查中被鑒定為D級危房。鑒定報告顯示,余杭街道共有C、D級危房104幢,其中C級危房24幢,D級危房80幢。
根據《危險房屋鑒定標準》,D級危房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構成整幢危房,已不適合居住。但實際情況是,104幢C、D級危房中,完成改造的只有14幢,不少老人至今仍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危房里,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對此,余杭街道城建科工作人員徐蒙解釋,余杭街道存在的危房體量較大,排查結果出來后,街道和社區進行了入戶調查,確定房屋產權歸屬和使用情況,并向住戶解釋了街道的解危計劃。危舊房改造的責任主體是房屋產權人,而老屋的產權性質復雜,住戶意見又不統一,導致解危工作進展十分艱難。“我們目前也在通過社區做住戶的工作,不是我們想改造住戶就愿意改造,要通過解釋、溝通,畢竟是他們的房子,也要住戶同意、配合。”
據介紹,除了已完成改造的14幢危房,余杭街道近期將對26幢危房進行改造,還有17幢危房已經達成改造意向。杭州余杭區住建局副局長陳勇表示,下一步,將加快與剩下47幢房屋產權人的溝通,提升治理改造進度。“鑒定報告書雖然明確要求人員搬離、房屋拆除,但老百姓找不到合適的去處或者自己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沒有及時撤離,下一步,我們會根據這種情況督促鎮街,按照鑒定報告的要求,讓老百姓及時撤離。”
余杭街道城建科科長孫衛告訴記者,對經鑒定需要搬離的人員,會盡快全部勸離,臨時過渡期間,還將給困難家庭發放臨時過渡費。此外,街道會強化對危房沉降、裂縫、傾斜等方面的監測,及時掌握危房的變動情況,最大程度地保護住戶的使用安全。作為街道層面,對于這些比較危險的房子,第一已經下發搬離通知書,第二對于緊急情況,組織街道相關人員進行勸離,特別危險,勸離還是不聽的,街道可以強制搬離。對危舊房的治理改造是個系統工程,街道將做好綜合整治的文章,以點帶面,將危舊房治理和余杭古鎮歷史風貌保護結合起來,傳承歷史文脈。整個余杭街道作為一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老街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水、電、綠化、消防通道進行系統的完善。把危舊房改造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活力的打造結合起來,完善功能,導入新的業態,傳承一個歷史的文脈。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