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10月14日電(上官云)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日下午1時,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榮獲該獎項,頒獎理由則是他在美國歌曲中注入了創新的“詩意表達法”。
鮑勃·迪倫1941年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希賓,他的音樂涉及很多嚴肅的社會問題,并寫有《時光慢慢流逝》、《像一塊滾石》等多首詩歌作品。1988年鮑勃·迪倫入選了美國搖滾名人堂,1991年獲得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鮑勃·迪倫確實有一個‘民謠詩人’的頭銜。”詩歌評論家、詩人霍俊明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盡管外界把鮑勃·迪倫視為一個歌手,但是他自認為首先是一個詩人,“他的詩歌還是有些受到上個世紀‘垮掉派’作品的影響”。
所謂“垮掉派”,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風行于美國的文學流派,其成員多追求自發的藝術創作,反對扼殺人們心靈的力量。
霍俊明說,鮑勃·迪倫的詩歌和音樂是一體的,早年的鮑勃·迪倫的代表了當時的青年文化,強調個人獨立性,“對鮑勃·迪倫的詩作,要放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來看待,當時的他強調的是對社會的對抗性、反叛性以及自我獨立性”。
從詩歌譜系的延續性來看,霍俊明認為鮑勃·迪倫的一些詩作和歌曲帶有“垮掉派”延續性,比較張揚、自由,強調自我意識,同時具有較強個體主體性。后期他的風格則有所轉向。
在本次諾獎公布前夕,被各方看好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瓦·提昂戈等人均未能獲獎。有網友戲稱,沒想到諾貝爾文學獎也玩“跨界”,會授予一位民謠藝術家,頗有點“爆冷門”的意味。知名評論家白燁則表示,這個結果的確是有點意外。
白燁認為,近些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多偏向發掘在寫作上比較有特色的冷門作者,“通常來說,鮑勃·迪倫應該不算是文學這個專業和行業的人,這可能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在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才公布的相關原因吧”。
“我們要相信諾獎評委們的判斷力和眼光。此前評選出的一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初公布的時候也頗令人感到意外,但當他們的作品被發掘出來以后,證明也是非常好的。”白燁分析道。(完)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