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半出門,晚上5點回家,從7月5日開始,杭州準一年級新生小玥就開始了這樣的生活——她上了一個幼小銜接班,早上4節(jié)課,下午2兩節(jié),就跟小學里的課程安排是一樣的。
初三剛畢業(yè)升入新高一的汪語佳,也很忙碌。她先是參加了一個培訓機構(gòu)的初高中銜接班,除了雙休日,每天晚上去學習三小時,要上高一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現(xiàn)在,她開始每天在家花六七個小時預(yù)習高中課程,教材、作業(yè)本加起來,一共有60本。
這個暑期,杭城有很多孩子跟小玥、汪語佳是一樣的,從學校里出來又走進了培訓班。小到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大到準高一新生們,他們都在忙一件事:搶跑。
暑假里要上30天幼小銜接班
媽媽很著急:不少孩子已經(jīng)跑在前面了
小玥的媽媽給女兒報的這個幼小銜接班,要上30天課程,語文課本是一年級的教材,正在學拼音;數(shù)學上10以內(nèi)的加減法;有美術(shù)、手工、畫畫,英語課;還有古詩詞的背誦,一周背兩篇。
“這個時候讓孩子學一點,主要是讓她早點適應(yīng)小學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坐姿和生活習慣。“小玥媽媽說,幼小銜接班要上一天的課,沒有午睡,第一天她聽女兒說,有小朋友扛不住,坐在那里就睡著了。
小玥媽媽告訴記者,她只是讓女兒提早一兩個月學習了,這學得還不算快的。“小玥幼兒園大班里就有小朋友,一年都不去幼兒園了,就在外面上幼小銜接班。還有的小朋友讀大班時就每天晚上出去學一個小時,現(xiàn)在會認的字可多了。”
讓小玥媽媽很感慨也很著急的是,女兒在上銜接班前,還進行了能力測評,“小玥就是一張白紙,有些孩子已經(jīng)能用英語流利地自我介紹了。”
她說,身邊朋友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分歧,有的認為要學在前面,有的認為孩子年紀小,現(xiàn)在玩得開心可以了。“不過,無論嘴上怎么說,最后身邊大部分朋友都是讓孩子提前去上了銜接班。”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一些搶跑的準一年級新生家長,甚至做好了小學6年內(nèi)搶跑的準備。在一家培訓機構(gòu),幼小銜接班的數(shù)學教材竟然是競賽類的,一位家長說,他打算讓孩子一直上下去。
老師說:小學新生,“搶跑”只能快一時
上學后,“零起點”的孩子真的會比搶跑者差嗎?記者昨天采訪了杭城多名資深語文老師后發(fā)現(xiàn),她們一致認為:知識上的搶跑是一時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零準備。
賣魚橋小學語文老師江敏說,她教過的一年級的“零起點”孩子中,有不少學得很不錯,“他們上課聽得很認真,放學后家長也上心。”而一些上學前學過一些一年級知識的孩子,傾聽的習慣沒有培養(yǎng)好,容易走神。等到了二年級,是否“零起點”,這個差距幾乎就不存在了。
傾聽這點,也是采荷一小語文老師李琳強調(diào)的,這是小學很重要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讓孩子坐5分鐘,不能抬頭看別的地方,或者認真讀完一個故事,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
賣魚橋小學文瀾校區(qū)的李老師告訴記者,在小學低段時,孩子身體要健康,要有良好的品行和學習習慣,這比學習成績重要。
杭州天長小學語文老師趙葉認為,家長多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習慣,比如自理能力、生活習慣、閱讀習慣等。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