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技報道 周濤】近日,深圳正在開展“禁摩限電”整治活動,網傳“50名快遞員被拘留、800多輛快遞車被查扣”。

對此,當事方深圳交警回應表示,查處超標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并不是針對快遞行業。實際上兩次集中行動期間被拘留的快遞企業人員只有19人。在行動中被拘留的874人,大部分為非法營運人員。
深圳交警稱“禁摩限電”并非針對快遞行業,同時提出四項措施幫助支持快遞行業發展。包括立即增加5000輛備案電動自行車的配額,后續可進一步協調增加;取消兩年一次的特殊行業電動自行車的備案審核;盡快開發“二維碼”管理系統,實現動態備案和規范管理;適當延長“過渡期”,給予相關快遞企業“緩沖”,盡快消化庫存的郵件,主動清理違規車輛。
要多些情與法平衡
關于深圳市開展“禁摩限電”,是否影響快遞行業發展的討論沸沸揚揚。有快遞企業直言,因派件車輛不敢上路派送和接件,日接件量從8萬件迅速下降到1萬余件,快遞員都在辦公室休息,不敢出門。另一些快遞企業則表示,待交警下班后才收派快遞。
業內人士向環球網科技表示,深圳禁摩限電,要多些對情與法的平衡,比如給快遞業些喘息空間,在平衡現實中拿捏善治力道。
有媒體表示,電動車亂象,不是源于民眾的惡意動機,本質是快遞業急速發展需求與民眾出行訴求向非規范交通渠道的自行外溢。所以,禁摩限電,要多些對情與法的平衡,多些包容性,考慮到“癥結”背后深植于現實的權利糾葛,進而在平衡現實中拿捏好善治力道。對深圳這座開放的現代化都市來說,更應如此。
行業標準何時發布?
去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制定快遞專用機動車輛系列標準,及時發布和修訂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
各地要規范快遞車輛管理,逐步統一標志,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便利。研究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以及生產、使用、管理規定。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辦法,解決“最后一公里”通行難問題。
在業內看來,這意味著國標將從根本上解決快遞三輪車合法身份的問題,進而解決監管難題,不過,國標何日出臺仍是問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