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發布2016年棚改計劃
全年至少3.5萬戶市民受益
本報記者 耿諾
正月十五元宵節,政府為居住在棚戶區的市民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禮。記者昨日從市重大辦了解到,北京2016年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任務已經于近日獲得批復,今年全市將至少為3.5萬戶棚戶區家庭解決居住困難問題,改善居住條件。
中心城棚改至少完成3萬戶
目前,3.5萬戶的棚改計劃已經劃分到每個區。其中東城區將解決4500戶、西城區5000戶、朝陽區6000戶、海淀區6000戶、豐臺區4500戶、石景山區4000戶。
郊區雖然只有5000戶的任務量,但除了懷柔區以外,其他區的棚戶區居民都有在今年改善住房條件的希望。郊區中,棚改數量最大的是通州區,計劃改造1500戶;其次是門頭溝區,計劃改造830戶。房山區、順義區、延慶區、平谷區、大興區、密云區、昌平區等各解決170戶到600戶不等。
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本市大力實施棚改和環境整治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與2017年年底前完成改造15萬戶的總體目標還有較大差距。2016年,將是全面完成總體目標的重要一年。今年本市將加大統籌力度,確保如期完成年度任務。
這3.5萬戶,已經不僅僅是紙面上的數據了。2016年1月份,全市簽訂改造協議、搬遷騰退及修繕加固的居民已經達到2893戶,占全年任務的8.27%,完成投資約10億元。其中東城區已經完成1458戶,完成量最大。
99個新增棚戶區項目納入計劃
目前,這3.5萬戶居住在棚戶區的家庭分布在139個項目中。記者在文件中看到,其中有99個項目被標注為“新增棚戶區”,這是什么概念呢?
“這是因為有些區域的居住條件比較差,但此前始終未列入任何一項能夠改善的專項工作中。”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3年本市啟動棚戶區改造工作以來,市重大辦的目光,就已經開始關注這些幾十年未曾得到改善的居民區。
擴大了惠及面,老百姓的積極性更高了。記者昨日了解到,東城區部分項目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結束獎勵期,57棟簡易樓預簽協議比例全部超過85%,協議生效,其中11棟樓的預簽約率達到100%。東城區西忠實里項目結束獎勵期以后,4個組團的預簽約比例全部超過85%。石景山區西黃村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住宅征收簽約率已經達到99.5%,有1048套安置房建設開工。
北京市的危改,已經持續了27年。大約10年前開始,本市又開始整治城市邊角地。例如東城區的寶華里、西河沿等項目,屬于危改項目;海淀區的恩濟莊、三虎橋南路百勝村平房,屬于“城中村邊角地”改造項目。這些持續數年的工程,有些項目也被并入棚改范圍,意味著推進力度會更大,市民有望盡早實現居住條件的改善。
老舊小區抗震加固繼續進行
2012年本市啟動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在過去4年中共完成了6562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涉及1678個小區、1.37萬棟樓房,惠及81.9萬戶居民。
大年初八當天,住建部總工程師陳宜明一行就在市住建委、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西城區黑窯廠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調研。據了解,北京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可為其他城市提供更多的經驗,讓更多居住在老舊住宅、老舊小區的居民受益。
記者注意到,今年朝陽區有9個棚改項目,也直接標注了“抗震加固”,而且這些項目的位置還都不錯。比如建外街道通靈觀、安貞街道裕民路、勁松街道農光里、潘家園街道武圣東里和武圣西里等地,都有這樣的項目。為什么原本屬于老舊小區改造中抗震加固的項目,也會納入棚改范圍呢?
“棚改不僅僅是拆遷、回遷,還包括很多改造、改善等內容。”相關負責人說,無論是哪種項目,本市都將對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嚴把規劃設計關、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確保群眾住得放心、生活舒心。
什么是棚改?
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說,根據《關于進一步明確北京市棚戶區改造項目認定條件的意見》,北京市棚戶區改造包括城市棚戶區項目和國有工礦棚戶區項目兩種。
其中,城市棚戶區項目包括,平房區院落修繕項目、危舊房改造項目、城中村邊角地整治項目、新增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
在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簡易結構房屋較多、建筑密度較大、房屋建成年限較長、房屋質量較差,部分或全部房屋使用功能不全,存在消防、治安隱患,道路、通訊、水、電、氣等基礎配套設施不齊全的區域,可以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