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助推“兩個建成”

桂林國際線纜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車間一角。
桂林國家高新區創意產業園全景。(資料圖片)
2015年以來,廣西科技工作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著力解決科技創新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科技改革攻堅克難,科技管理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區科技改革與發展穩步推進,呈現出科技體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高新區發展指標位居西部前列、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等10大亮點,為自治區實施“雙核驅動”戰略、實現“兩個建成”目標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一、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順利完成了自治區重點改革任務。出臺《關于深化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計劃和科技項目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深化自治區本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暫行規定》《廣西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指導意見》等多項重大政策文件,優化科技資金使用,推進自主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二、高新區發展指標位居西部前列
北海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使國家級高新區增至4個,在西部省份中國家級高新區數量排第3位。新增來賓、柳州河西自治區級高新區,高新區總數達到8個。2015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4300億元,超億元企業466家。廣西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位居全國第9、西部第3位,增幅位居全國第一位。
三、產業技術攻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2015年共下達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課題)1158項,資助財政科技經費4.7億元。重點支持發展電子信息、汽車、柴油機等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生物質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采用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等先進信息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等,取得一批創新成果。
四、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部與自治區人民政府就省部共建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達成共識,該實驗室依托廣西師范大學的“廣西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設,建設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將在履行審批程序后,由科技部、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批準建設。
五、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2015年新增建設欽州、賀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11個,自治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
六、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卓有成效
廣西1人正式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1個團隊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是近5年來廣西本土培養的科研人員首次獲得國家“杰青”項目資助。廣西1人被評為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實現零的突破。
七、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深化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CATTC)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模式獲得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國內推廣。共建雙邊技術轉移中心增至5個國家,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成員增至1665家(東盟國家463家),在國內外舉辦14場技術對接會,成功舉辦第3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首次舉辦東亞峰會新能源論壇和主題國產業推介會,促成中國與東盟技術合作意向金額超過50億元。
八、知識產權工作邁上新臺階
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建立合作會商制度,成為全國首批開展知識產權區域布局試點工作7個省(市、區)之一。首家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獲批并掛牌營業,成功舉辦第五屆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2015年1月至11月,全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率、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率位居全國首位,發明專利受理量增長率位居全國第三。每萬人口發明專利約為2件,為“十一五”時期末的7倍。專利數綜合實力指數在全國排位由2010年的第29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20位。
九、大力實施科技惠民工程
在民生科技領域,2015年共下達項目190項,安排經費7644萬元,取得一批惠民科技成果。“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重大專項試制出羅漢果降血糖膠囊等新產品10個;實施“肝癌鼻咽癌聯合早診早治技術推廣示范”科技惠民項目,建成了鼻咽癌肝癌防治示范性技術網絡。實施科技特派員服務貧困縣科技創新示范工程。選派750名科技特派員進駐貧困縣、村和企業,組織開展“千名科技特派員集中服務基層”活動。
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日漸濃厚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引導資金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支持力度,力爭到2020年,組織2000項以上科技成果在區內企業、地區和產業轉化應用,實現市縣全覆蓋。2015年,全區新增自治區級孵化器11個、培育器2個,全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52家。積極組織第四屆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廣西分賽,全區160家企業、96個團隊、256個項目參賽,是前3屆總和的10倍。
(以上數據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提供)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