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增新造林面積17.4萬畝-與津冀聯手打造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
本市東南部將現森林濕地群
(記者 王海燕)本市東南部,與天津、河北交界地區,將出現大尺度的森林濕地群。記者從2016年全市園林綠化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本市將加大通州、大興、順義、房山等區的綠化造林和濕地恢復力度,在京津、京冀交界地帶,構建起大規模的生態過渡帶。
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鄧乃平介紹,京津冀將攜手打造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三地將在北京東南部協同構建京津保(即保定)森林濕地群。北京地區,今年將以通州馬駒橋和大興新機場周邊以及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為重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完成造林綠化1.5萬畝。同時在房山、大興、通州、順義等京津保毗鄰地區,恢復濕地900公頃,新增濕地500公頃,建設濕地公園2處。
京廊保景觀生態林合作項目也將在今年啟動。市財政將出資,支持廊坊、保定等毗鄰北京的地區開展重點生態廊道綠化和拒馬河上游荒山綠化4萬畝,推動北京南部森林濕地組團有機銜接,總體構建京廊保城市群大規模森林濕地板塊。
與東南部的森林濕地群遙相呼應,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建設今年也將有新進展。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地區是水源保護重地,京冀聯手,今年將在張承地區新建10萬畝水源保護林,主要安排在冬奧會場館周邊、重要節點。這10萬畝水源林將與近年來已實施的60萬畝水源林連接成片,形成綠色屏障,從源頭凈化官廳水庫、密云水庫的水質。另外,本市還將在延慶、密云、懷柔等區恢復濕地700公頃、新增濕地170公頃,建設濕地公園2處、濕地保護小區1處,修復改善北部的生態環境。
除了京津冀交界地帶,城鄉結合部拆遷騰退地區、世園會、行政副中心等區域,都是本市今年平原地區的植綠重點。以行政副中心為例,今年將新增森林綠地2.5萬畝,提升改造綠化4萬畝,著力構建“城中水綠交融,城外森林環繞、田園綠廊交織”的生態景觀。平原地區,大興古桑、房山青龍湖、通州潞城等5處郊野公園也將于今年啟動建設。
在城市綠地建設方面,今年本市將結合低端產業騰退、棚戶區改造和拆除違法建設,建設城市休閑公園10處、小微綠地40公頃,新建屋頂綠化10萬平方米、垂直綠化50公里,完成市級健康綠道200公里。海淀園外園(二期)、新首鋼高端產業服務區、麗澤商務區等重點區域的綠化水平將全面提升。
通過各種形式的植綠、補綠,本市今年預計增加城市綠地面積400公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7.4萬畝。全市的森林覆蓋率預計達到4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1平方米。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