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一售樓中心了解樓盤信息(1月17日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經濟“考題”來了,各地如何解答?北京、江蘇、河南、湖北、貴州的黨政負責人在相關會議及不同場合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對話”省市領導:2016五大經濟“考題”如何解?
新華社記者(王新明、凌軍輝、李放、徐海波、張興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經濟“考題”來了,各地如何解答?北京、江蘇、河南、湖北、貴州的黨政負責人在相關會議及不同場合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考題一:如何去產能?
答:化解過剩產能不“剩下”工人
什么是“僵尸企業”?不賺錢、高負債、吃補貼,靠吸食社會資源度日,這類企業為“僵而不死,僵而不化”。去產能首先要“去僵尸企業”。
“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說,促進兼并重組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而處置“僵尸企業”是繞不過去的坎,也是必須做的手術。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項目,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關停并轉。
和中部地區很多省份一樣,湖北省經濟“偏重型”結構明顯,重化工占比高,既面臨壓縮過剩產能的陣痛,也面臨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
湖北省省長王國生說,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連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產權轉讓、破產清算,實現“騰籠換鳥”、市場出清。
煤電煙酒四大支柱產業占工業比重超過60%的貴州省,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重。“貴州將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讓‘僵尸企業’和落后產能有序退出。”貴州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孫志剛說。
產能“去”了人咋辦?
書記省長們給出的答案是:對可能出現的企業裁員、職工下崗等問題,提早研究應對措施,確保化解過剩產能不“剩下”工人。
河南省長謝伏瞻認為,既要停止對“僵尸企業”的財政補貼和各種形式保護,引導金融機構配合、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又要穩妥處置企業債務,妥善安排下崗職工,防范引發金融、社會風險。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