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九成吸毒人員在35歲以下

廣東省禁毒局在汕尾海豐進行掃毒行動。(資料圖)記者張偉清、邵權達 攝
廣東登記在冊吸毒人員58.2萬人 其中青少年占75%
昨日,廣州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員大會暨涉毒青少年社會幫扶專題研討會在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召開。廣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司徒梅芳出席活動并致辭。據介紹,廣東目前登記在冊吸毒人員58.2萬人,其中青少年占75%;而廣州查獲的吸毒人員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89.1%。
廣東省禁毒辦常務副主任、省禁毒局局長鄧建偉介紹,一直以來,廣東對吸毒人員均以“抓、關”等硬手段為主。截至去年12月,廣東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是58.2萬,全國最多,同時,廣東的戒毒床位也是全國最多,但硬手段卻未能解決廣東的毒品問題,吸毒人數仍在快速增長。“2014年中旬,廣東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是47萬,到2015年,是58.2萬,一年以10萬人的數量在攀升。”
青少年吸毒問題嚴峻
鄧建偉認為,對待禁毒問題,必須探索出一個完整的路徑,要從打擊、收押為主轉向開展社區戒毒和預防宣傳教育為主,以此抑制吸毒人數的快速增長。他直言,廣東禁毒工作短板明顯、欠賬多,就拿“預防宣傳教育”這一塊來說,相關工作在2015年才全面啟動,目前在社會上,許多人對于毒品的認識有誤區。
在本地乃至全國范圍內,青少年吸毒尤其是新型毒品的服用一直是個嚴峻的問題。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法律系主任、教授李嵐指出,廣東吸毒人員中,青少年占75%;而在廣州查獲的吸毒人員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到89.1%。“前幾年還發生過某技工學校學生因服用止咳露導致群體斗毆,最后開除50多個學生的事件。”
有青少年學會販毒
李嵐指出,近年來還出現一個新現象,就是在廣州、深圳等地,青少年吸毒常常是群體性的,一抓一窩,在廣州的一次執法行動中,就抓獲了45人之多。而針對中學及大學開展的調查,研究人員也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吸毒的危害認識不深,問卷成績能達到70分的只占少數。
天河區法院少年庭副庭長孫玉波對2011年~2015年天河法院少年庭中涉毒未成年人案件作了梳理。他表示,從刑事案件數量來看,天河區未成年人毒品案件數量不多,主要以販賣毒品為主。從事毒品犯罪的未成年犯平均年齡為16.34歲,低于一般未成年犯16.81歲的平均年齡,多屬于無知型犯罪,其中受同學、朋友引誘,或者受“指使”的占到76.32%。統計還顯示,涉毒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在逐步上升,以往都是小學初中文化,近年來出現了中專文化,“說明學歷高并不代表對毒品的認知就多。”
孫玉波還指出,近年來,涉案人員的人均涉毒量在增加,一些青少年甚至學會了自己發展“下線”,販毒帶來的高利潤成為他們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與幾位專家觀點一致,孫玉波也認為應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最好能建立一些專業機構。
僅1000多人接受社區戒毒
根據相關條例,目前我國戒毒分為“自愿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等多種,其中社區戒毒及社區康復在我國均屬新生事物。
鄧建偉指,廣東自2008年開始開展社區戒毒工作,但目前58萬在冊人員中僅1000多人在接受社區戒毒。人手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按照國家的指導意見:每一個禁毒社工僅能服務20-40個吸毒人員,而在廣東的社區,一個禁毒社工要照顧500個吸毒人員,工作沒辦法完成,不能保證質量。”
廣州未成年戒毒所所長章忠談到社區康復的薄弱之處。“一個民警要對應60-70個吸毒人員,還要兼顧自身社會治安工作,根本無法兼顧。我們在戒毒所里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一出戒毒所后,又回到起點。根據統計,80%的復吸出現在離所3個月內,社區康復工作非常重要。”
專門從事社區康復工作的廣州市晨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肖云天指,在工作中遇到不少困境,主要包括協調多部門難度大、禁毒社工專業能力不足、缺乏律師及專業心理咨詢師等。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