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召開民政工作會議,明確“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實施民政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今年本市將重點研究異地養老、提高海撒比例、生態殯葬等60余項民生工作。
為失智老年人配防走失手環
今年將制定有序引導中心城區老年人入住非核心功能區養老機構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政策,研究跨區域享受養老福利制度,鼓勵支持中心城區老年人異地養老,制定中心城區家庭子女照顧老年人福利補貼政策,推進居家老年人緊急救援服務。
此外,年內將為全市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配備1萬個防走失手環,為困難獨居老年人安裝5000個緊急醫療救援呼叫器和煙感報警器。同時,今年本市至少建設40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支持100家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機構完善輻射居家養老服務功能,為區域內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助餐、助潔、助醫等10項居家養老服務。同時,探索推進共有產權養老服務設施試點,試點建設適老社區。在50個社區試點開展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
推進生態殯葬提高海撒比例
針對今年的重點工作,北京市民政局介紹,殯葬方面,今年本市將加強與天津、河北合作,提高海撒比例,推進生態殯葬建設。落實推進生態殯葬建設的意見,推廣節地生態葬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安葬需求。堅持公益服務與市場化服務分開原則,分類推進殯葬服務事業單位改革,健全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執法監管有機結合的殯葬行政管理體制。研究建立基本殯葬服務制度,將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生態安葬等基本殯葬服務納入政府保障范圍。加強公墓規范管理,建立公墓動態監管機制,嚴厲打擊非法公墓。完成殯儀館火化機環保技改任務。
流浪精神病人可在異地托養
今年將鼓勵全市各區與天津、河北毗鄰的區發揮優勢,重點加強養老、區劃、救災、救助、慈善、殯葬等領域合作。包括委托天津、河北符合條件的機構,對康復期流浪精神病人和長期滯留智障人員(含智障未成年人)進行托養。建立天津、河北戶籍在京困境未成年人的屬地安置及社會保護機制。建立“救急難”異地轉辦及三地協同辦理機制,建立跨區域的救助對象經濟狀況核對信息共享機制,搭建三地慈善合作平臺,實現慈善資源供給與救助需求信息的對接與共享。
將天津、河北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在北京區域范圍內開展的公益服務項目納入資助范圍。加強三地在社工人才隊伍、政策、項目等方面合作,共享社工隊伍建設經驗和服務模式。
京華時報記者 文靜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