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綠化隔離帶環狀圖
數字解讀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建設3年行動計劃
人口調減50萬 20萬人改善居住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發布《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到2017年年底,本市將累計調減城鄉結合部地區人口約50萬人,增加林地面積約3.58萬畝。
三年累計調減人口50萬
依據行動計劃設定的建設目標,2017年底,城鄉結合部地區將累計調減人口約50萬人,增加林地面積約3.58萬畝,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實現“一綠建成、全面實現城市化,二綠建好、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階段性目標。
本市將加大人口調控力度。加強對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細化“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的具體措施;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的交通評價和水資源評價制度,降低開發建設強度,強化人口規模調控。
朝陽6鄉完成城市化建設
根據行動計劃,本市將推進城鄉結合部重點區域建設。東部基本完成朝陽區來廣營、將臺、太陽宮、常營、豆各莊、南磨房6個鄉的城市化建設任務,逐步啟動朝陽區其他9個鄉的城市化建設;南部推進豐臺區南苑鄉、大興區舊宮鎮和南郊農場的城市化建設,適時啟動豐臺區花鄉和盧溝橋鄉的城市化建設;西部基本完成海淀區四季青鎮整建制轉居試點任務;北部推進昌平區東小口鎮的城市化建設。在“二綠”地區,重點推進豐臺區長辛店鎮等鄉鎮的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
2015年至2017年,本市還將加快城鄉結合部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其中包括推進8號線三期等8條軌道交通線路建設,統籌長安街西延等31條跨區城市主干路、一級公路建設,落實143項由各區負責實施的次干路、微循環道路等項目,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推進供電、通信、給水、供熱、供氣、排水等管網建設,加快實施海淀區北部區域能源中心等項目,增強區域保障能力;推進北京二中朝陽學校、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國家大劇院舞美基地等54項建設項目,加快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城鄉結合部轉移,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網絡,打造便捷生活服務圈。
建設15個生態休閑公園
本市還將增加城鄉結合部的生態容量。預計到2017年底,新增林地面積約3.58萬畝,建設生態休閑公園15個,改造提升現有綠地林地面積約0.74萬畝。加快實施河道綜合治理、污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完成38條(段)河道綜合治理,解決污水直排入河問題;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兩座,新建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11座;新建和續建供水廠3座;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線約165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線約22公里;完成20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涉及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好轉。加快實施“燃煤替代”工程,改善空氣質量。
城鄉結合部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堅決退出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減少產業用地約3萬畝。嚴格控制開發強度,推動集體建設用地騰退減量和集中集約利用,將騰退土地用于擴大綠色空間、改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科技研發、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產業,推動區域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改善20萬人居住條件
在“一綠”地區,將通過棚戶區改造、土地整理儲備、重點工程帶動、宅基地騰退等方式,改善約20萬農(居)民的居住條件;規范引導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工作;多方籌措資金和房源,統籌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騰退約5500戶國有企業農租房。
在“二綠”地區,加快實施減煤換煤、電網改造、抗震節能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項目,完善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建成300個美麗鄉村。
本市還將促進就業轉移。增加勞動力就業安置崗位約4.4萬個,鼓勵綠地養護等公益性就業崗位向就業困難人員傾斜。
同時推進轉居工作,采取集體產業收益統籌、年度匯繳按月發放等方式破解超轉人員轉居費用高的難題;由集體經濟組織自主開發建設的,引導其自行籌集農民轉居費用。嚴格落實建設項目轉居工作,推進約7.8萬人實現整建制轉居。
深化改革 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
2015年至2017年,本市將落實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任務,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的保障機制。依法保障農民宅基地權益,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推進大興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賦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推廣海淀區東升鎮集體產業園區的發展經驗,為具備條件的集體產業用房頒發房屋權屬證明,為引入高端生產要素創造條件,加快騰退低端低效集體產業。
探索城市集中建設區與周邊城鄉結合部建設統籌聯動機制,實現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綠地空間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管理;探索土地增值收益的統籌利用機制,“一綠”地區產生的土地收益優先用于解決該地區的城市化問題。
引導農民自主建設;推廣大興區西紅門鎮集約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的經驗,優化規劃實施方案,合理確定拆建比例,實行增減掛鉤,推進綠化隔離地區鄉鎮企業、工業大院自主拆遷改造。
同時,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集體建設用地的融資模式,支持城鄉結合部建設;完善綠地建設投入政策,建立租用綠地補貼標準調整機制,提高綠地養護標準。
綜合北京日報 首都之窗網站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