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上最嚴”之稱的新環保法實施已將近一年,記者日前在山西、安徽、天津等地調研發現,有些地方環保部門用按日計罰等新手段硬措施查處了一批污染企業,但也有環保部門覺得受到的“夾板氣”更多了,在公眾高要求與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硬任務之間的空間更促狹。與此同時,關乎新環保法“落地”的信息公開,仍有地方無法及時做到甚至有企業故意數據造假等問題,有待引起關注重視。
新環保法實施近一年“上邊禁令、下邊排污”仍不鮮見
記者了解到,新環保法正式實施11個多月以來,污染問題上“上邊禁令、下邊排污”的做法,并不鮮見。公益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雖然新環保法在正式實施前有8個多月讓企業適應,但不得不承認,企業在實施后大半年里仍然有大量超標排污,新環保法還處在過渡期中。”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推動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的公益組織,該組織開發的“蔚藍地圖(原名污染地圖)”和“上市公司排污榜”被視為手機時代最令污染企業的忌憚的曝光臺。“從蔚藍地圖和上市公司排污榜的數據來看,新環保法的‘牙齒’并沒有預想的那樣鋒利。”馬軍說。
蔚藍地圖上共有全國9000多個企業廢水廢氣污染源,涵蓋全國除西藏、港、澳、臺外的所有省份,數據來源于各省環保部門出布的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目前全國每天大約有三四百家企業超標排放廢水廢氣。”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工作人員阮清鴛說,截至目前約有四百家企業對污染做出公開說明,但是將近一半的企業“光說不做”,不能按期整改并達標。
今年公益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推出“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線監測風險排行榜”是我國第一個為投資者提供上市公司環境責任風險的工具。已公布的41期中,有100多家企業因超標排放上榜,一些上市公司連續一兩個月超標排污,“說明新環保法的種種處罰還沒打痛污染企業。”阮清鴛說。
據悉,通裕重工因關聯方山東禹城新園熱電有限公司超標排放曾連續7次上榜。但不久之后在深交所的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向通裕重工詢問新園熱電超標對公司的影響、公司有何相關舉措時,該公司以沉默應對。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